数学教学效果的提高

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085 浏览:117498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人们更注重师生在教学中的合作互动.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通过教学,使学生的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认为数学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教材

教材不仅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素材,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这一资源,调动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教材的功能得到发挥.北师大版的教材新颖、现实、图文并茂,向学生提供了很多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和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节中,穿插了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关于“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图片,形象而生动,使他们一目了然,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如教材中“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和“议一议”的教学设置,立体化展现了教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如果抓住教材特点,充分认识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我想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提高授课语言技术

授课语言技术的结构要素包括语音、语调、节奏、速度、响度、词汇、语法,它也是教学效果提高的重要一环.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作用是清楚、准确地传递学科信息,保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同时也要启发学生思维.因此,教师运用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很重要.为了使一堂课上得有声有色,教师必须提高授课语言技术,具体为:教师要讲普通话,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以及授课语言要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在数学课堂上讲解的语言要求数学教师要准确地运用数学概念,恰当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把握重点和难点,把时间用在解决关键问题上.由此,学生更加乐于接受教师并对数学增加兴趣.

三、优化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大有裨益.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当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促进者、帮助者,对学生的发展起导向作用.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主动学习者、自身素质的主动构建者.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教学过程中都具有主动性,发挥着各自作用.因此,师生关系应是、平等、和谐的,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应是合作与互动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起到了教育、激励和调控的作用,学生的主体性在其中得到尊重与发挥,教学效果亦随之提高.


四、因材施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面对同一个班的学生智力、思维能力存在的差异,在教学中就不能只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选讲例题、布置作业应适当,也就是基础好的可以少做基础题,基础差的应该适当多做些题型,让成绩好的带动部分能力较差的,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

关于教学效果提高的方法还有很多,在这里仅列出几条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相吻合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凭借数学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