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聋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

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21 浏览:11077

聋哑儿童在我国是一个重要的特殊群体.这一群体人数众多,情况复杂.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5年末全国人口数,推算出本次调查时点的我国总人口数为130948万人,据此得到2006年4月1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其中听力残疾2004万人,占24.16%;言语残疾127万人,占1.53%.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数推算,全国约有0~6岁残疾儿童139.5万,其中听力残疾的有15.8万.①

从残疾状况和致残原因来看,先天性聋哑的儿童将比后天性聋哑的儿童数量多、比重大.造成先天聋哑的原因很多,主要是遗传疾病、近亲结婚、妊娠期疾病以及某些地方病等.

这些聋哑儿童先天的或在婴幼儿时期便无法和周边世界进行正常的交流,由于听力和表达能力的降低,限制了他们与人交流机会,社交活动的减少、生理上的缺陷,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的心理健康,易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因此他们的心理状况和健全的同龄儿童相比会有很大的差异.例如,聋哑学生孤独倾向强于一般学生,便与他们的自身特点有关.

除了聋哑儿童自身的生理原因外,影响聋哑儿童心理健康的还有很多外在因素.

一、从家庭方面来看,家庭教育会给聋哑儿童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一些家长由于不了解聋哑儿童的身心特点,缺少正确的交流方法和科学有效的教育,有的不切实际地按正常儿童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有的方法简单、粗暴,动辄拳脚相加;有的悲观失望,对孩子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如此种种,不但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相反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残疾少儿的自信心、自尊心,从而形成任性、自私、孤傲、胆怯、自卑、撒谎等异常心理.

二、从学校方面来看,由于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不了解残疾学生心理特点和思想教育方法,对学习成绩不好又经常违反纪律的聋哑学生进行简单粗暴的训斥、挖苦,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同时,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看得特别重,一味地追求教学效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从社会方面来看,聋哑儿童的模仿能力通常比较强,社会上一些成人的举动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如成人抽烟、酗酒、等,他们也会效仿.同时,目前社会上对残疾儿童还存在偏见,视残疾人为“残废”人,对他们冷漠、疏远,对残疾人的教育、发展没有正确认识,就连有的“普校”、幼儿园的教师都把残疾儿童拒之门外,这也会导致聋哑少儿产生心理异常.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聋哑儿童心理健康的构建工作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单靠哪一方的努力都是不够得,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通力协作.

首先、需要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庭是聋哑儿童除了学校接触最多的外界环境.学校需要加大同家长的沟通,召开家长座谈会、开展咨询活动等方式帮助家长更新认识,转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教师与家长统一认识、分工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确保聋哑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其次、需要提高教师素质、摆正育人观念.对聋哑儿童来说,影响最直接、最明显的就是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应培养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提高自身修养,学习掌握残疾儿童心理学,针对每个聋哑儿童的不同心理状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使聋哑学生个性心理中的缺陷得以补偿和矫正.同时,教会聋哑学生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如何抵制和纠正错误心理、完善自己的人格形象.

最后,还要让聋哑学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学校教给聋哑学生必备的生活技能,使其可以走上社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正确的人事社会,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消除由于封闭而产生的心理误区,消除自卑感,积极健康的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总之,针对聋哑儿童一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出全面地人文关怀精神.在聋哑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承认并尊重不同学生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注意引导聋哑儿童去努力塑造完美、成功的自我,尊重每一个学生,不歧视、挖苦或漏掉一位学生,这对于身有残疾的学生尤其重要.同时,也要让学生经受挫折和磨练,形成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作者单位:吉林省松原市特殊教育学校)

思想与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