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551 浏览:18258

摘 要: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应更多地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应注意心理健康教育与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步性,应注重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即目标设定不宜过于呆板.

关 键 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1-059-01

一棵小树的成长,离不开阳光和雨露,离不开土壤和养料,离不开精心呵护与无限关怀.教育学者叶一舵曾说过:“随着我国社会文化要求的不断进步,家长和人们更多得会密切关注着孩子身心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教育引导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一件事.”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知教师作为爱的传播者,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人格,不仅仅是某一学科、某一位教师的任务,它需要每一位教师、每科教育将它容纳进去,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

“在信息时代迅疾变幻的灿烂图景中,当代艺术教育要坚持在科技与人文这两道思想护堤的引导下发展.一方面积极利用当代科技给艺术带来的观念与创作材料上的多种可能性,在视觉文化的创造上体现时代的新质;另一方面要强调艺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和内涵,突破传统艺术教育过分注重技艺化的不足,使培养的人才具有全面素质,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好更有利的发展.”(许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贵在潜移默化,贵在“润物细无声”,它更多的时候是内隐的、濡染的,而不是外显的、刻意的.因此,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应更多地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应注意心理健康教育与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步性,应注重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即目标设定不宜过于呆板.

那么,怎样在学校教学中体现健康的心理教育机制,并让学生感受爱的艺术殿堂呢?

一、通过课堂和课外艺术活动,净化学生心灵,塑造完善人格

小学生处于未成熟的生长发育阶段,这个阶段具有发展、扩充和成熟等特点.它需要外界教育以及自身教育不断地完善,达到心灵的净化,从而塑造完善的人格.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可以通过心理教育、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通过自我的体验―领悟―实践,去不断地开发潜能,达到自我的完善与发展.考虑到同学间有共同的爱好、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彼此之间容易理解、沟通.我在课堂教学中就时常注重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常让他们在课前找好小伙伴,有时也会帮他们搭配组员,课后让他们写心得体会,从他们的只字片语中去了解他们的感受与真实想法,创设良好的集体舆论、和谐的人际关系、自由的气氛,来充分开发集体的教育资源,再加上课后及时反馈,可以更快、更好得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


二、了解艺术和优秀作品,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在小学中、高段的教学中有很多课程的学习让孩子觉得有些枯燥乏味,学生也不乐意一味听教师讲解,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就不是很理想,于是我就思考是否可以换一种教学方法,简单地配上诗或者讲故事、音乐、舞蹈等手段让原本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我就上过这样一堂课,内容是《白毛女》中的《北风吹》选段,一开始,学生只是边听边兴致不高,不是很能理解我讲解之意,为了让班级的课堂气氛好点,我只能以试探的口吻说:你们想不想听听这个故事有一首歌曲?没想到,话一出口,学生马上有了热烈地响应,一个个马上坐直了腰板,张着大眼睛听我讲《白毛女》的故事配合着这段音乐.整堂课下来,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学生对此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让他们自己收集戏曲资料,小组讨论.看到他们这么热情地学习,我感到很高兴.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和优秀的艺术作品,通过欣赏、感受和表演优秀的艺术作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有效途径.

三、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使学生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人的心理健康发展,主要决定于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只有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才能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

相信我们的教师都有同感,学生对教科书中的歌曲跑调离奇,却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而且还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我在这里并不是评论流行乐曲的褒贬,但是我们的孩子们如此疯狂地迷恋,我深感不妥.前段时间,校内外特别流行街舞,我就琢磨,与其让学生一味模仿,不如就大胆地让他们在课堂上正视它,了解它.于是,我设计了《感受HIP―HOP音乐》这节综合课在五年级进行试上.目的是通过让学生感受,体验街舞音乐、舞蹈特点及其相关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街舞的内涵,以及对世界音乐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本堂课受到良好的效果,使我受益非浅.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没有固定方法.从教学设计取向看,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可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也可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从渗透形式上看,有分散式与集中式,集体式与个别式,讨论式与写作式等.从具体渗透方法来看,有移情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认知矫正法、游戏法等.在不同取向指导下,各种不同渗透形式和渗透方法的灵活运用便构成了不同的渗透策略.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普遍存在“渗透死板”的问题.如我们在各种“公开课”中最常见到的一幕,往往是教师在该节课结束前集中渗透几分钟,或者让学生在稿纸上写心得给听课者看.显然,这样的渗透方式“痕迹”太重,过于呆板,也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作为引导人必须把握好其中的分寸,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使学生有一个更好的艺术成长环境.

四、发展学生潜能,展示个性,培养创造能力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中,强调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意识,是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高尚的艺术趣味,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智力的素质教育.

现今的小学生活泼爱动、精力旺盛.他们在课余生活中,唱唱跳跳,积极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这是很自然的事,这个时候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应该考虑到他的心理状况.比如在低段介绍乐器的教学中,我就结合孩子们爱玩游戏的特性,同时又爱动手制作,于是就设计各种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讨论可以发出美妙音乐的小乐器,也可以简单制作,随后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做的小乐器给喜欢的歌曲伴奏.同时,教师也要毫不吝啬的用赞美之词“你真棒!”“你真行!”等来表扬孩子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支持与鼓励,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身心共同进步发展的效果.这些课程都以其特有的方式,开发学生潜能,展示个性,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让学生在学校教学中感受健康的教育,亲临爱的艺术殿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忠心希望,我们的孩子们能够通过健康的教育学习,去爱护、珍惜大自然,协调好与他人的关系,在校园里健康、自由、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