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世变与戴良诗歌美学形态总结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666 浏览:107143

摘 要 :戴良,紫叔能,号九灵山人,是元代明初著名诗人.生活在元末明初的戴良,元明之际的世事变迁深深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使他的诗歌形成了独特的美学形态.因此,本文结合戴良人生经历及元末世变的情况,对戴良诗歌的美学形态展开了讨论与研究.

关 键 词 :戴良诗歌;清丽之美;沉郁之美;悲壮之美

生活在元代明初的著名诗人戴良,亲眼见证了元代的灭亡和明朝的崛起.戴良作为元朝人,元灭后一直过着隐居流亡的生活,后因拒绝明太祖授官而锒铛入狱,终死于狱中.由于受到自身经历和国亡家破的影响,戴良诗歌形成了极富特殊的美学形态,并大多为悲凉感概、颂扬与怀念归元之作.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曾写到“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一语道破时代变迁对文学形态和结构产生的深远影响,下面给将简单与扼要地论述元末世变对戴良诗歌美学形态的影响.

一、戴良诗歌

戴良诗歌作为中国诗歌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文人对其做过许多评论.包根弟曾写到:“在元末诗坛,除杨维桢之奇崛,倪瓒之淡雅外,戴良又以慷慨激烈之音,别树一帜.”,王称道:“九灵之诗,质而敷,简而密,优游而不迫,冲澹而不携,庶几上追汉魏之遗音,其复自成一家者欤.”,等等.纵观各位文人的评论,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已将戴良诗歌看成是具有独树一帜风格和美学形态的一家之言.尽管后世文人对戴良诗歌的评论很多,但没有指出戴良诗歌的全部美学形态.因此,文中结合戴良本人的经历,以朱明政权建立为分界线,扼要分析了戴良诗歌的清丽之美、沉郁之美及悲壮之美.

二、清丽之美

诗歌中体现出来的清丽之美多与戴良性情有关.郑涛曾以秋水比喻戴良的性格,可见其性本清净,所以他的诗歌才会体现出这种美学之特征.戴良养成这种清净、淡雅之性情与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联.

满腹经纶的戴良与许多汉族士人一样想借科举走向仕途,报效国家,但元末期间的科举考试时间飘忽不定,使得戴良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十分渺茫.于是,戴良只好暂时放弃仕途之路,转而游历山川、访师拜友,过了一段闲情逸致的生活.朱明政权建立后,明太祖曾邀请其余同门宋濂、胡翰等人一同为朱政权效力,但戴良以其对元故国的忠诚,断然拒绝了明太祖的邀请.不与同门同流合污,高风亮节的戴良再次回归田园生活,隐居在山林之间,逐渐形成了隐士型人生规范――与世无争、超凡脱俗、看破世事,满怀恬静、清真之心,一直生活中闲情诗意的生活之中.因此,生活在田园、山林之间的戴良,其诗歌渐渐呈现出了“清丽之美”.从戴良《感怀十九首》、《送人还镇》、《泛石湖》等著作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点.

三、沉郁之美

戴良诗歌中的沉郁之美的形成主要与三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一是受杜甫及儒家思想的影响;二是自身的个人经历;三是国破家亡的沉痛及感伤之情.

(一)杜甫诗歌及儒家思想对戴良诗歌的影响

杜甫是戴良备受喜爱和推崇的诗人,而杜甫诗歌又是沉郁之美的典型代表.因而,戴良在创作诗歌上深受杜甫影响.除此之外,戴良一直受儒家传统思想中礼仪和礼教的教育,其“怨而不怒”的思想深深地刻在了戴良骨血之中.使得戴良在表达悲愤之情上更多的是“沉郁内潜而不发露,悲制收敛而不愤懑怒张”.

例如《九日感伤》中,戴良隐姓埋名过着逃亡及隐居的生活,十分艰辛,回想故乡、亲友更是潸然泪下、肝肠寸断.但是戴良在表达上并没有直抒胸臆,而起将其寄寓在景物之上.因此,才有了“手种白杨何处是?头簪黄菊此生休”及“只有思亲双泪眼,寒江忍付水东流”等诗句.

(二)自身经历对戴良诗歌的影响

戴良前半生可谓是满腹经纶但报国无门,后半生又因拒入明朝为官,一直过着隐姓埋名的逃亡生活.这样一个满腹才情的人,却历经着跌唐起伏的人生,怎能不产生抑郁之情.因此,戴良多将这份愁苦、抑郁、沉闷之情直接映射在诗歌文字之中.例如《 叹年》、《 次韵哀逝》、《 秋思二首》、《 杂怨二首》等.

(三)国破家亡对戴良诗歌的影响

虽然戴良是元朝人,但其一生多生活在明朝.因此,他亲眼见证了元朝的灭亡,朱明政权建立及巩固的过程.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戴良,在情感上一直秉持着专一和执着的品格,有着强烈的忠君之气和爱国之情.当看到元王朝落败时,他用《岁暮偶题二十二韵》感叹元朝的衰落;当看到元朝即将灭亡时,他用《送人赴辟》来呼吁全国人民加入到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当明太祖邀请入仕时,他用《述已志云尔三首》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意.

四、悲壮之美

戴良诗歌既有着末世文人的沉郁之美,也有着看破红尘的洒脱与慷慨.纵观戴良一生及经历,有着许多无以奈何的情感――满腹经纶却不见用、心向元故国却身在明、恋家顾国却半生漂泊、藉仕闻名却以诗显于世.面对这样无奈的人生,戴良并没有灰心丧气,仍然有着强烈的反抗之意.戴良将这种感情映射与文字之中,使其诗歌更多地体现出了悲壮之美,用以表达自身的豪放与沉痛之情.例如,《题高节书院》中写道:

万丈层崖置屋牢,子陵冢墓压灵鳌.

绕庭云气皆山雨,满壑风声是海涛.

隐德昔烦天使下,祠光今并客星高.

回头却忆当年事,几度舂陵鬼夜号.

这首诗中戴良用“万丈悬崖”、“山雨”、“海涛”等词句意喻崇高意象,充满了雄厚、浩大的恢弘气势.

五、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元末世变对戴良诗歌美学形态的产生和形成具有深远影响.正是受到自身经历及亡国之恨的影响,戴良诗歌呈现出了清丽之美、沉郁之美及悲壮之美的特色,使我国诗歌的美学特征得到了丰富,而戴良诗歌的美学形态也成为了中国诗歌文学史重要的组成内容.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