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886 浏览:78544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给历史课堂绘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疑为历史教学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特殊的历史阶段,赋予了初中历史课程的特殊地位.初中历史教学在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分析历史、运用历史等方面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由此,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1.运用历史事实,激发爱国热情

初中历史课程,涵盖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各个阶段,即从第一次战争(1840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为止.可以说,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自己在教学中,一方面,通过分析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们体会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另一方面,通过介绍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红军长征等历史事实,让学生们感受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勇抗争的斗志,让学生们憧憬向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执着,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这样,通过初中历史教学,充分发挥了“以史育人”的良好作用.


2.灵活教学方式,提升学习兴趣

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填鸭式”教学,这种方式剥夺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机会,禁锢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又会让学生觉得历史知识淡然无味.为此,在教学中我更提倡小组交流学习或者师生互动之类的教学方式.因为这样的交流互动,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更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例如,在教学《戊戌变法》时,我针对课文中提到“面对存亡危机,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就是否变法产生分歧”,将学生分成改革派和守旧派,就走改革之路还是传统之路展开辩论,最终使学生理解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所在.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敢想、敢说、敢做,这样就为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情绪酝酿和演练舞台.在这种学习形式中,新知识的获得不再完全依赖老师,可以由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方法探索获得,有效地培养了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并且能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在教学中,我还积极推动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走上讲台与教师进行角色互换.教师作学生,学生当老师.“学生”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有时故意说出不正确的观点,以此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注重教学方法,增强认知能力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史可以帮助人明智、明理,这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的.但学习历史并不是盲从历史,历史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做历史的主人,而坚决不做历史的奴隶.在学习天平天国运动中,我一方面详细讲解了太平天国运动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又深刻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不足和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帮助学生们正确看待历史、客观分析历史.此外,在平时教学中,我还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努力让学生积极从“被动学习”逐步向“主动学会如何学习”转化,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例如,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概括能力.

针对《南京条约》的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我分别提出了四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1)割地对中国有何危害?(2)赔款加重了谁的负担?(3)五口通商是互利的吗?其危害是什么?(4)协定关税对中国有何影响?由此引导学生最后得出结论: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我放手让学生来讲,让学生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各种历史事件的内容、影响及意义,这样,学生对学习历史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对课本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对各历史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初步懂得了学习历史、运用历史的方法.

以上是我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思考得出的一些体会和实践,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是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也是我们历史教学奋斗的方向.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