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教学的误区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829 浏览:130943

摘 要:当今儿童美术教学时常出现了违背了正常规律的教学误区,导致儿童绘画智慧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发,情感无法得到表达.纠正误区实施的对策主要应破除以“临摹”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坚持“学为主体、导为关键”的教学原则,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关 键 词:儿童美术教学误区对策

儿童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顺应儿童自身的规律去引导、启发儿童特有的灵性,自由想象、自由挥洒,顺其自然地在儿童画本身的艺术特点中去完善、提高,既不失去童心、童趣,又能对其发展起到有效的帮助,是儿童绘画开发智慧的根本保证.

然而,在当今的儿童美术教育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及师资、教学条件等限制,儿童美术教学常常背离了正常的规律,即不论儿童的大小和自身的爱好,教师是根据自己学画的程序、理解来对待和要求儿童画画,致使儿童美术教学进入种种误区.

误区之一:忽略了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把儿童成人化.在儿童学画过程中追求成人的成熟之美,导致了许多儿童画失却了儿童的天真稚拙美,变得匠气十足.天真稚拙是儿童的天性,表现在绘画上是我们的孩子注重自身对于事物的观察和理解,主观想象重于对事物的客观观察和表现,神似超过形似.因而儿童画天马行空,想象超凡,在我们成人看来是不可能的景象便在儿童的笔端诞生.教学中,教师没有考虑儿童特有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一味地以成人的眼光来要求和指导儿童,当我们让孩子的画具有成人的成熟美的同时,我们也过早的扼杀了儿童画的“稚拙神似美”.而这种“似与不似”(齐白石语)正是许多艺术家返璞归真、天真自然的追求境界.

误区之二:以机械“临摹”代替想象创造.很多教师为了走捷径,在教学中直接用“临摹”教学作为儿童画教学的主要手段甚至是唯一途径.整个教学过程依照范画,给学生分析形体的结构、比例、、明暗及作画步骤、上色程序等,要求学生亦步亦趋,按部就班的临摹好一幅被老师当成好作品的画.当一幅画被肢解成若干程序之后,我们的孩子流水线地完成了一幅作品的临摹.孩子获得了什么呢?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似乎在操纵一个提线木偶.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完全丧失,最终的作品“千人一面”.儿童学画,可以说是“无法无天”的,他们的想象能力强而理解力、写实能力差,即使教给他某种法度,儿童也不可能完全遵循.如果教学中教师只一味强调“临摹”的重要性和真实性,就会像一位急性的母亲给新生的婴儿吃肉一样,只能“揠苗助长.这种“舍本求末”的教学法,“它的代价是没有促进创造力的”.(德,海纳特著《elj造力》).

误区之三:急功近利,为获奖而画.为了投好部分家长的心理或为了教师个人的荣誉和私利,为获奖而画画之风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教师为搞几个大奖,扬自己名声,极力要求学生走捷径,投大赛之“所好”(某种风格易获奖),教学时一味追求其风格,甚至连续不断地训练某一画的内容和风格,图一时效应.这种教学无疑是偏离了教学课标,教出的学生只能是“只会画葡萄的孩子”――没有创造性.更为可怕的是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过早的沾染上名利的色彩.这不仅仅是画画的误区,更是教育的误区.美术教育也应当以其独特的形式完成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在美的形象中陶冶性情,完善品格.当一项奖项给孩子带来激励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它对孩子心理的污染.给孩子灌输拿奖的美术教学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误区之四:修改多于鼓励.在绘画指导过程中,我们的老师针对孩子不尽完美的作品,总是下意识地予以修改,使之更像更完整.其结果是孩子自己的东西没了,孩子的许多天真的想法被否定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压抑了.但我们吝于对孩子的发现予以肯定,予以鼓励,予以引导,让孩子在创造中得到快乐,在发现中得到成长.

走出儿童美术教学的误区,关键是指导思想的问题.儿童学画应以其自身的思维和想象为主体,不可强行灌输成人意识或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其优劣.填鸭式、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急功近利的做法是教学之大忌,是最不可取的.

儿童绘画习作,是儿童形象思维的产物,是他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引发的表现.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爱好来表现自己心中的故事,画出他们所梦、所想、所见,是童心的表现、是一种游戏、是他们的对话.儿童画的特点和风格就在于童心所在,是他们特有的情趣,这种情趣是来自儿童脑、眼、手的不协调运动而显示出的动作控制的不完全性,出现了画面的稚拙、生动、夸张、变形、自然、原始等独具特色――这种表现正与时下的现代派艺术的“客观真实”不谋而合,

由此可见,儿童学画艺术与儿童绘画辅导是美术教师的两门必修课.

当前的基础教育,正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机,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在儿童美术教学领域必须破除“专业化”、“成人化”、“灌输式”的教学法,树立“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是多方面的,反映在美术教育上,包括艺术修养、审美能力、美术能力、智力、品德水平,互相依存并统―一、贯穿于美术教学过程中.

一、儿童美术教学必须破除以“临摹”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事实上,当前的儿童美术教学在相当的地区是不注重创造力的培养的,以致有的学生从来没听说过想象画、联想画、记忆画等诸如此类的创作画课题.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许多教师习惯于临摹书本―亡的范画来代替学生的写生、创作,当然,必须承认临摹也是学习美术的一种方法,但不是最终目的.以临摹为中心的教学,不可能培养出富有生机、敢于创新的一代,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弊大于利.谈到这里,我想起了《Srj在乎苹果画得像不像》这篇文章.说的是美国小学生画苹果,老师拎来一筐鲜果,由学生任拿一个去画;日本的学生也是拿一个苹果去画;而中国学生画苹果,往往是由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标准的苹果,规定好先画左、后画右;这边涂红、那边涂绿等结果,只有中国学生笔下的苹果画得最像.应该说,文章给我们的受益是匪浅的,美术教学重的是实施(即“画”)的过程,而非作品(即像不像的结果).固然,中国的学生画得很像,但他们是机械地重复了教师的动作,作品并没有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美国和日本的学生画得轻松自然,他们通过自己的思维和想象,按照自己的认识方式去表现,即使画得不像,却得到了真正的锻炼.由此可见,儿童美术教育应改变“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法,教师应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巧用启发、善于引导,及时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留给学生一个自由表现的空间余地,让他们充分显露其个性的艺术灵性,使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表现语言和形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好作品.

二、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是透过美术的形式以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美术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物理学家劳厄有句名言:“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能力”.在现代社会中,谈到人的素质,不能不提到创造性.因此,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是透过美术的形式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知识对流”,而非单向的灌输,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应从过去的强迫、灌输式的教学指导思想向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思想转变,形成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教学关系.鼓励学生的艺术创造性思维,力求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条件,尊重学生的个性主体,给他们提供一个“提出丰富问题”所需的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还应从过去的“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主观情感”表达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肯定和鼓励,习惯于否定,修正,会使学生产生消极心理和自我失败的意识,这种现象在美术教学中是极为常见的.如教师不经意地对学生说:“你画得不像、不对”、“你画得很差”、“你看人家是怎么画的”等等,无形中就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给儿童艺术个性的表现蒙上阴影,儿童的创造性也被抹杀了.因此,教师要珍视学生真正自我的独立性,努力开放他们的艺术个性.在追求艺术个性化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的艺术思维、艺术方法,艺术手段以及工具材料运用的多样化探索,用建议、商量代替限制、干涉及教师的“主观意识”,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艺术才华、艺术创造得到充分表现.

综上所述,儿童美术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每一位美术教师积极地研究和探索.只有站在学生的学习立场,坚持“学为主体、导为关键”的教学原则,鼓励学生的艺术创造、艺术表现、个性审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独立性,把握素质教育的本质,儿童美术教学才不会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