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461 浏览:21553

摘 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 键 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 针对性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同时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我个人认为,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用网络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网络实行个别化心理健康教育,即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生活中的影响力,也可发现潜在的严重心理障碍者,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教育对策.针对有一般心理障碍和严重心理障碍者的咨询与治疗,可建立心理理疗与保养内容.它主要针对有些同学因学习方法不当、人际交往不良、单相思,再加上心理调节能力差造成心情压抑、焦虑不安,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还有一些同学心理障碍的时间较长,甚至从小开始就有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网络生存的需要,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需.学校建立并开放校园网吧,健全学校管理体制.结合家庭教育与管制,坚持以疏导为主、堵为辅,做到堵导结合,严格管理校园网吧,正确引导.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消灭种种不良的心理障碍,培养健全的个性,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使中学生更好地享受安全而又有教育意义的网上体验,使中学生健康、顺利地走向网络时代.

二、着力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良好的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学校不仅要花大力气规范、美化校园,创造一个舒适优雅的学习环境,让自然美来熏陶学生的心灵,而且要着力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1.优化学校、班级集体的文化心理氛围

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价值导向,使学校、班级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

2.在各种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要充分挖掘各学科教育中包含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使之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3.积极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工作

学校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设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普遍存在或个别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出现的心理障碍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消除障碍,建立健康的心理品质.

三、加强中学生心理咨询,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帮助学生克服在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顺利完成社会角色转移、设立悄悄话信箱,信箱十分有利于与中学生进行交谈,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设立心理怎么写作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全发展.设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和信箱.教师通过讲座、黑板报、墙报宣传等手段予以答复、解决,宣传时隐去具体的事例,避免学生猜到谁写的咨询信件.

通过心理咨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心理日记,班主任给学生布置心理作业,班主任要求每位学生写心理日记,陈述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体验及心理感受,尤其是自己的心理困扰,学生可以向老师吐露他们所有的内心世界,通过心理日记,开启了学生的心灵窗户.开展心理咨询,重视心理咨询教师的培养.中学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信箱,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个别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疗,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班会课缺乏现成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要求教师根据自己所处学校的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何发挥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1.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是建立一支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教师队伍,核心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作为班主任教师除了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机制和素质,较完备和丰富的心理知识外,必须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学生观.这是因为,心理品质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没有学生以“主人”的姿态积极自觉地参与,任何心理品质教育都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成功的心理品质教育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2.改革教学方法,积极主动地引入活动教学

心理教育过程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果还是用老一套的“说教”“灌输”的方法,停留于单纯的心理知识传授上,就极难让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真正做到“践行”.现代教育思想家认为,友好和睦的教育气氛是搞好教育的先决条件,教师要营造一个愉快活泼、乐观向上的气氛进行心理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引入活动教学,以学生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相似度检测,通过精心设计角色扮演、情境体验、谈话沟通、行为训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在生动、活泼、多样的活动中,建立起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的规范和价值,并以此促进学生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成长,使心理品质教育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各种素质、提高创新品质和基础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