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牧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565 浏览:57680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重视力度不断加强,牧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区域间、学校间的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学习压力不断加大,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引起各学校的重视.牧区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来自偏远山区、农村、牧区,而不同地域的学生又各自有着自己的语言、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本文通过对牧区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分析,提出了开展牧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点方法和点滴心得.

关 键 词 :牧区 中学生 心理健康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资不断加大,牧区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校间、学生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再加上牧区经济的迅速发展,牧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逐步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了教育.但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很多家长只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而在心理健康方面却关注较少,同时学校和家长的评价模式也没有大的改观,依然是以学习成绩为主,以分数为主.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学生的心理方面或多或少地出现了问题.根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厌学障碍和人际方面的问题相当突出,有超过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偏激、冷漠、自私、嫉妒、自卑等,而且情况还在不断恶化,因此,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新形势下牧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地区,学生可以说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而少数民族学生受传统教育、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校期间出现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几率相对较大.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去解决,使学生正常和学习生活,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如何积极地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教师目前面临的新问题和新任务.

一、牧区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目前,牧区各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学校校医所做的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校政教处开展的一些健康教育周等活动形式而开展的.当然,在这当中,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的形式多样,涉及面广,参与的学生人数较多.但牧区学校长期相对封闭的教育模式,使得不少学生更愿意用本民族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这种“腼腆”式的自卑,导致他们很少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动.另外,学生自身对心理健康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有些学生单纯地认为心理问题就是精神分裂症,因此,很多学生参与的情况并不理想,甚至有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抵触心理.

二、在牧区中学生中有持续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普及工作的必要性

(一)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牧区的学生进入初中,特别是高中以后,大多数学生需要集中到县城上学,这就面临着离家住校的现实问题.在这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方面的适应问题,都需要学生不断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才可以克服.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即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适应情况会有所不同,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不健康的.就像刚进入中学校园,有的学生可以很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和生活,有的就很难适应或不适应,这就很有可能面临着心理危机.若面临着心理危机的学生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关注和帮助,就可以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摆脱心理危机的困扰,踏上心理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牧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工作

1.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目前牧区各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随着问题学生的不断出现而愈发显得重要.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生更希望将自己不能解决和想不通的问题向心理健康教师咨询,并要求保守秘密.虽然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来访学生的顾虑和压力.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情况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甚至社会的安定.

2.加强牧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

(1)开展以家校联教为主体的心理辅导工作.家校联教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模式,但随着牧区学校办学水平的逐年好转,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家长将孩子“交”给学校来全权负责的情况日益普遍.因此,家庭教育的不断缺失,再加上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教育氛围的不断弱化,使得学校教育陷入了“捉襟见肘”的尴尬境地.家校联教为主体的心理辅导工作,旨在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学校可以建立家校联教记录本,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建立家长群,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各种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并得到及时的解决.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相当于引导者、是良师,更是益友;家庭更多的是给予学生安慰和支持,基本不涉及深层心理问题的处理,逐渐形成家长与学校目标一致、教师与学生目标一致的良好局面.通过家校联系,进行有效辅导,可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成长,继而使学生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

(2)建立以团体为主教师为辅的心理辅导模式.有家长曾经提出: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往往更幸福.原因是两个孩子之间如果年龄相差不大便可以互相做心理疏导.对于某件事情是否错误,孩子之间的交流更有效.因此,建立以团体为主的心理辅导工作模式,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父母和教师在学生心理辅导方面的压力.在班级中、在学校范围内组建心理辅导小组,并设定专任辅导教师进行指导,辅导小组将以活泼、有趣、热烈、积极的活动形式和富于变幻的组织方式进行,学生少了顾虑,以轻松的形式接受心理辅导.因此,在牧区学生中利用该方法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兴趣培养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3)利用校园广播、校刊、校园网等多种媒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广播、校刊、校园网在学校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利用广播和书面的形式及时播报新闻以及各类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的关注.

(4)积极发挥学校、年级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年级组、班级是学生最为集中的场所,在这种条件下,学校应积极发挥发挥团队以及辅导教师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动来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认识.

(5)积极完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注重建设以专职教师为主、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队伍.对于牧区来说,少数民族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更有优势.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队伍的建立,对于学校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此,牧区学校需不断完善各类应对机制,并以正确的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而教师对学生多一点呵护,多一点宽容,多一份热情,让他们有一个愉快的心境,可以使他们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积极向上的人.

(责编 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