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识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97 浏览:1575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对我们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国家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在人的各种素质当中,心理素质占居基础和核心的地位.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素质才能发展到较高水平.如果一个人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必须不断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克服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摆脱束缚自我发展的各种心理桎梏,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这种状况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素质恰好形成极大的反差,如果不能予以重视,势必会影响民族素质的提高.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党和政府赋予学校教育的光荣使命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就多次下发有关文件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994年8月31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1995年5月,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再次强调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了贯彻、落实这些文件精神,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9月教育部又印发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因此,我们对中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党和政府教育思想的贯彻和落实.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社会接触面的扩大、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并且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也有了自己的主张.他们已不满足于父母、老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现成的结论,对成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常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他们精力旺盛、血气方刚,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


但是,中学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心理发展阶段,学习内容比初中生更复杂、更深刻,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也促使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加速,这对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特点.他们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也就是说,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这就造成了中学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例如,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较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混同起来.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容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和老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个体都有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动力,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但它需要激发和挖掘.而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好满足了这一需要.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思想认识,更重要的是能够为个体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关注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患者,还要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个体潜能的最大发挥和人格完善.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纲要倡导注重以人为本,塑造完美人格,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教育目的,要走出一条真正有助于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教育之路.“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要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用“心”施教,使学生的学科知识增长过程,也成为他们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尊重和成功的快乐.

尤其是中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过渡性,升学、就业的巨大压力和传统教育模式的一些负面影响,使他们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相当严重,大量存在着意志薄弱、情感脆弱和逆反心理,严重影响着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健康的发展.中学教育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树立的重要时期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期,肩负着为高一级学校、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任务,而中学生虽然认知水平较高,但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和社会与家庭的高期望,面临着学业发展与全面素质发展的巨大矛盾,使得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难以真正认识和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