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讲授方法

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285 浏览:142499

摘 要:本文针对《基础会计》课程的特点,以及传统理论教学的误区,寻求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基础会计 方法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学得扎实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会计实务课及其他相关专业课的学习,最终会影响到学生走入社会的实际工作能力.所以,寻求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就成为每一个财务教师精心探求的课题.这里仅就个人从教《基础会计》多年的探索,以及从事实际会计工作的经验,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传统理论教学的误区

我们《基础会计》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就是完全依赖于教材的内容,逐章逐节按顺序讲述,基本执行的是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实施的结是怎样呢?往往是教师台上津津乐道,学生台下昏昏欲睡.本门课结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会计的理解还是似是而非.什么是原始凭证?什么是账簿?会计究竟干什么?怎么干?等整个都是模糊的概念.这样就给我们后续的专业课教学带来了难度.以至于使我们的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竟不知道收据、如何用、支票如何签、会计凭证如何传递等甚至闹出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专业笑话.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的许多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基础会计》难讲啊!学生难教啊!可我们想过没有?难道这完全是我们的课程、我们的学生造成的吗?作为财务教师,我们应探其究竟,不能让《基础会计》的教学再停留在目前的水平上.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1.教材的系统与初学者思维的逆反性

我们知道,教材的系统往往并非是正好能符合初学者对学科论述对象的认识程序.因为编写教材的人,是在掌握了学科本质这一基础上,按照事物内在的逻辑结构由理论到实践,由抽象到具体,由一般到特殊这样一种顺序来阐述问题和建立起教材本身的科学体系.可是这种只有科学形态的教材系统与初学者的思维恰恰是相反的顺序.学生面对一门陌生的学科,往往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建立概念,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由粗略到严谨的层次展开思维的.可传统的会计教学往往就是完全依照教材的系统讲述的.在学生不了解企业、会计、原始凭证等会计核算环境、核算对象等客观事物的前提下,为他们讲述抽象的会计核算理论和方法,这正好与他们的认知程序背道而驰.在这样的前提下,理论就显得分外的晦涩而难懂.难怪我们的教学效果会事倍功半.

2.教学中教师主体地位的落后性

在现存的教学中,我们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虽然我们屡屡主张“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我们一走进课堂,一登上讲台,就又重蹈覆辙,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丧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这种在教学中只突出教师主体地位的结果,只能是造成学生被动的吞咽,不会消化、吸收.这样教出的学生,即使理论学得滚瓜烂熟,也往往是在实际工作中不会应用的书呆子.

3.模拟实习的漏洞

许多高职学校已经意识到传统理论教学的弊端,在学完实务课后,实施了会计的模拟实习.这一实习,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发现有许多不足.一是实习题大多是对既定原始凭证的会计处理.学生在具体操作时,只是注重依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以及其他的会计处理.但是,对于一些自制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使用方法(各联次的分配使用)及外来原始凭证的审核使用几乎没有练习.我们知道,作为一个从事实际工作的专业会计,几乎每天面临的工作都是准确处理大量的原始单据,然后才能正确地进行会计处理;可我们的实习和理论教学都学不到这些,这的确是一大欠缺.二是,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只有一部分悟性高、学习用功的同学能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而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对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只是一知半解.自己不会做,只得抄袭,因为他们早已在理论教学中被枯燥而抽象的理论弄得稀里糊涂、兴趣全无.这类实习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已经失去了它的价值.这当属于传统理论教学造成的恶果.


那么,这种沉闷、窒息的教学方法何以继续?学生的专业素质何以提高?《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

为了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基础会计》的教学应做如下改革:

首先,我们在开设理论课之前,应该先进行模拟实习,使学生对工业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各环节,对会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即使学生对会计的整个核算环境、会计核算资料有一个感性认识,继而完成由具体到抽象的升华.具体做法是购置或印制收据、、收料单、领料单、支票、汇票等原始凭证,并购置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其他会计资料,模拟企业刻印财务专用章等会计印章.然后,把学生分成几大组,每组成员分别设置厂长、会计、出纳、保管、采购员、销售员、车间主任等角色,即以一个小型生产企业为模拟对象.然后在老师的辅导下,模拟企业进行采购、生产、销售,并进行简单的会计处理,主要让学生学习各类原始凭证的填制、签发、使用及传递,如收据、、报销单等原始凭证的填制,各联次的使用及有关人员的签章,并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使学生熟悉企业各科室及各科室与财会科的基本业务往来关系.就这样,一轮实习结束,再进行下一轮的角色互换,使每个同学都能分别扮演八次不同的角色.通过这样的课前实习,学生对于理论教学中会计核算的理论和方法中必须涉及到的企业、凭证、会计业务等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理论学习不再是那么抽象和难以理解,理论教学的学习效果会全面提高,同时也弥补了我们课后模拟实习的弊端.

第二,讲述时,为了符合初学者思维的特点,我们可以适当打乱教材的顺序,按照学生的思维层次展开讲解.例如,当我们讲述“原始凭证”的时候,并不急于讲其概念,而是先列举同学们已经熟悉的实践中的各类原始凭证,然后依据这些凭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各类原始凭证的共性,最后由老师总结出“原始凭证”的概念.这样的讲述,因为符合学生探索问题的规律,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避免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现象,上课时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兴趣的开发和观念的引导.例如,当我们讲述“记账凭证”的时候,首先应给学生发放若干类,若干页记账凭证,然后在老师的辅导下,让学生逐一亲自填制;等学生完全掌握了各类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后,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记账凭证”的概念、种类、内容、填制方法等.再如,我在讲述会计的重要性原则时,可以先做这样的提问:“一个家庭写了一台冰箱,要不要记账?”“要记.”“写了一包洗衣粉,要不要记账?”“不要.”在问完学生这两个问题后,教师就可以引出会计学上的“重要性原则”,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一个家庭妇女应该理智地管理家庭琐事,日常生活中账是有必要记的,但不是事无巨细都记下来,如何判断哪个重要要记下来,这就是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再如,在讲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时,我会告诉学生,我和朋友去逛街,每一次遇到下雨,朋友都不用担心,因为我总会记得带伞.接着话锋一转,告诉学生“这就是会计学的‘谨慎性原则’”.这样我们就从实践出发,也就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进而解决一些需理解和掌握的理论问题,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作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基础会计》的教学来说,应该是最佳的选择.

第四,以模拟实习开始,再以模拟实习结束.在讲完所有的理论课以后,留有一周的时间,以一小型加工企业12月份的加工业务为例,选取二三十笔较简单但具有代表性的业务,并事先印制业务所涉及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页、报表等会计资料,在教师的辅导下模拟企业进行会计处理.在实习过程中,整个模拟企业会计账务处理流程,以建账开始,然后依据业务所涉及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有关账簿,一直到编制报表结束.通过实训,可以使学生平常所学的零散的理论知识穿插成线,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有了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加强了他们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

通过以上的改革,我们《基础会计》的教学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基础会计》的教学策略的选择并不仅限于此,其广阔前景有待于财务教师们的共同开拓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