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全程合作教学模式”

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130 浏览:70749

全程合作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由2-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通常从事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

“全程合作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全员参与,全程掌控,全面提升;关键是在平等、融洽、开放的氛围中“有效组织学生学习”;形式有师师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甚至学生与家长合作等,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那如何开展全程合作教学,具体的操作情况及基本流程又是什么样的呢?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确立

每4—6人一小组,每组成员根据平时成绩商定层次,按成绩高低,对应A、B、C、D、E、F进行编号,A或B是组长,A、B两位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起到引领、组织、督查、帮扶的作用;D一般为现阶段学困生.学生编号不是一成不变,在每次阶段测试后进行调整,以激发组内竞争意识.

合作学习小组确立的关键是组长人选的确定,该模式的顺利实施与组长的能力及努力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挑选组长时,不一定是成绩最优秀的,而应是成绩与组织、引导、协调能力俱佳的学生.组长每天的常规工作就是负责检查组员的预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如汇总本小组预习时存在的共同问题,以供师生全班交流.又如接受老师任务后,组内分工、统筹、汇总,形成答案;组内帮扶学困生工作等.为充分调动组长工作的积极性,也为解决优秀生在这种合作学习过程中拔高不足的缺陷,我们一方面应对组长的作业进行面批,尤其应加强课外阅读和作文的面批,另一方面应实行作业分层级制度,每周留有2-3题难度较大的思考题.采取这样一些措施,既能保证优秀生可以“吃饱”,又能保证他们工作的热情.

二、任务分配形式多样化

一是可以开展协作式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仅仅依靠课本还远远不够,我们可以依据课文开展研究性学习,如可以开展与课本有关的《叶》专题、《长城》专题、《汉字》专题等研究性学习.在具体实施时,要求学生先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信息搜集,学习整理信息,进行组内讨论,最后交流展示学习任务.这宗分工合作交流、分享,大大增加了学科信息量.如《月迹》一课上完后,我留了一个研究性课题:《月》专题.学生通过分工合作,组内讨论,大组交流,成果汇报等程序后,形成“识月”“寻月”“品月”“咏月”等栏目,归纳出了“月”的象征意义,如象征美好纯洁的感情,象征人生短暂的感伤,象征离人内心的愁苦之情,象征壮阔的胸怀和理想.这样的成果出乎我的意料,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合作过程中体现出了学生高涨的情趣及表现欲.


再如,名著阅读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学生阅读兴趣不大.怎样才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呢?教师可给合作小组分配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仿照我国古典小说回目,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编写回目,给外国名著穿上中国旗袍.如第一部第一章编为:恶神父教堂逞威,小保尔食堂做工;第二章编为:小城骤起风云,少年安渡险关.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锤炼了学生遣词造句和概括文字的能力,更主要的是激起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在交流汇报课上,教师可把不同组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互评优缺点,共同改进.有的学生指出句子不对偶,有的指出句子不能概括叙事内容,有的指出缺乏文采等等.学生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一次又一次地闪现,学习兴趣浓郁,效果极佳.

二是可以开展竞争式拓展性学习.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尤其是组与组之间竞争意识强,教师利用好这一点,能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如在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教师可将全班10个小组组合成两大组进行辩论,辩题就是紧扣文本的“是否人人都具备创造力”.然后给学生一天的时间进行准备,要求有观点,有事实论据,有道理论据.学生情绪高涨,查找资料,组织语言,大组组长召集小组组长交流、研讨,确定主笔人、发言人和自由辩论人.在交流展示课上,我惊喜地看到进行辩论的学生不全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是平时活跃、口才好、能力强的学生,甚至有两个学困生.由此可见,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

三、评价学生方式的多元化

对于合作学习,既要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又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小组内个人进行评价,又要对小组集体进行评价.组内评价要承认学生差异,应着重帮助学困生的学习.对于学困生,应统计他们上课发言的次数以及被老师表扬的次数,记录他们在学习上的进步,这些都是小组集体评价的重要指标,可由组内指定人员如编号B的同学进行记录.总之,对学生评价要多元化,具体来说主要有:考试成绩,教师表扬的次数,学困生发言的次数,学困生进步情况,组长的组织、引领能力,组内成员的协作意识,合作学习的成果等等.

四、全程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不管是新授课、练习评讲课、作文课还是作文讲评课,基本都采用“课前预习——组内合作,集体探究——组间交流,教师调控——课堂总结,应用提高——课后复习”的学习流程.

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即下节课的主要内容),这里的关键是分配什么样的题目才最能激起学生的参与,从而能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去思考、去生成.题目太简单,则无需合作完成,太难则费时低效.题目还要讲究趣味性.如在上《柳叶儿》一文前,我校杜潇老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回家听爷爷奶奶讲一讲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故事.这样的任务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课文发生的时代背景,更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文中所蕴含的苦涩和辛酸的情感.

组内交流,各小组轮流进行,每组成员的收获是不言而喻的.在这过程中要允许其他组成员质疑、提问,教师也可以提出相关问题或就学生问题作顺势引领、讲解、点拨,这样三方参与,就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尤其要提出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以表扬为主,要激励学生,要努力营造平等交流、合作、彼此尊重的课堂氛围,这是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教师切忌生气、发火,生气、发火说明教师提问的问题有问题,也反映出教师对自己的不自信.

为了锻炼学生尤其是一些优等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各种课型的课上都应设计学生总结环节.即由一名或几名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上台进行小结.对学生总结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做出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改进以及参与总结学生的整体水平的提高.这一项举措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实践证明,全程合作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相互弥补,能够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兴奋,能够建立互信,凝聚情感,能够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和凸显智慧的创造性思维.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