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方法问题解决

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86 浏览:10783

摘 要: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大背景下,美术教师如何走进美术新课程,如何在观念更新、知识更新和教学法实践中贯彻实施新课程,走符合新课程特点的美术教学模式,是中学美术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将有利于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实施教学策略,增强美术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审美能力作为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美育的地位也随之上升,美术教学愈来愈被重视.特别是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由于受到学校的条件、学生的经验、地域特点的限制,学生在美术表现能力方面,与城里的孩子有较大的差距.要切实搞好农村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势必影响到美术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 键 词:素质教育农村美术教学问题解决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审美能力作为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美育的地位也随之上升,美术教学愈来愈被重视.本人任教于一所农村中学,自毕业以来一直从事美术教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他看来:“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而美术课是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不言而喻,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重受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对受教育者的人格塑造,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世纪新人.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要切实搞好农村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势必影响到美术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比较偏僻的农村,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不合理性: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40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现状与我国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悖.有碍于创造力、想象力和视觉记忆力的发展及中小学生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缺乏审美教育的意识,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美术的兴味,而大部分学生收效甚微,基本毫无效果.笔者多年的农村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到以下教学方法觉得切实可行.课堂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


(1)导入方法新鲜多变.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导入新课,这样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还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住,激发强烈的作画,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而兴趣被激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学生感到:“噢,我也会”的心灵感应.

(2)示范指导力求浅显易懂.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示范引路要事半功倍,其方法很多,如播放些动画片,多适应于低年级某些技法难以掌握的画等,教师可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一边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学着画.这样学生自练就不难了.

(3)媒体语言形象具体.媒体语言指的是教学中常用的图片,实物、模型、音响、幻灯、语言描述等一些“辅助工具”.教学中媒体的使用,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难为易.如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仅靠语言的描述很难理解,利用演变教具不仅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而且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学生在心情愉快中积极思维,进入其境,接受美的教育.

(4)习作评价进课堂且“宽”一点.分数是无声的语言表达、给学生一个较高的分数、或写一、二句简单评语:“真棒!”“构图准确!”、“大有进步!”诸如此类,都能使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培养了学习兴趣,激发绘画,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5)鼓励教学方法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在教学中,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学生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浅到深,从孤立到整体,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需要开发和培养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在课堂上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美术课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动,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充满着“问题意识”的“研究性”的教学.主要形式如下:

“学生”发现问题——分组合作研究——共同探讨交流“教师”引导提问——参与帮助指导——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引导共析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对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大加赞扬,树立榜样,课堂上应允许学生说错,如果教师出现错误,也无须尴尬,诚恳地道歉,让学生知道应该相信事实,要有信心为自己质疑的结论寻求理由.老师为学生的每一个提问感到高兴,要及时表扬敢于质疑的学生,大力赞赏高质量的质疑并且带动全班学生一起去探讨,在班级中形成质疑光荣的氛围.

2.在教学中设置合情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爱问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进行自主的探究活动.人的思维始于“问题情景”.在教学中把问题带进课堂,能鼓励学生解决现存知识与问题要求之间的矛盾,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是靠后天培养的.

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过程是一个流程,它象一条江河,有时奔腾咆哮、一泻千里,有时峰回路转、润物无声.学生就是江河中的水,教师应该不断变换河道的形态,使河水呈现不同的形态,要区别对待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久而久之,学生会从一个一个不敢提问逐渐过度到爱问的学生.

3.在教学中利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善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其另一作用在于让学生学会质疑.“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应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具体来说,就是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反应;在总结知识时还要不断追问.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和热情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件作品、每一次尝试都怀着浓厚的兴趣和真诚的关注,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表现积极性,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