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对边疆民族高校“三生教育”的重要作用

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575 浏览:24081

摘 要音乐教育作为边疆高校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的人格是以生命、生存、生活作为基础.就两者之间根本目的而言,音乐教育与“三生教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是为了追求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与人格的完善.音乐教育对于实施“三生教育”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试图就音乐教育在边疆民族高校“三生教育”中的重要性与重要作用展开深入的研究和论述.

关 键 词音乐教育边疆民族高校三生教育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5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004-03

音乐作为艺术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以音乐艺术作为媒介,通过情感体验、感知能力、想象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使人的内在品质获得完善的人格、积极乐观的精神、宽阔的胸怀与旷达的人生态度,从而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先秦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把人的音乐修养作为人格完善的最后标志.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育人手段,也是实施高校“三生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边疆民族地方高校实施“三生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三生教育”的目标

音乐艺术具有育人和审美娱乐功能.首先,音乐艺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着人类的情感与社会生活,其认识与教育功能对各民族人民群众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人们通过演唱、演奏和欣赏音乐艺术作品,从而达到认识社会、人生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内容.通过音乐艺术实践过程,让人们感受音乐艺术的美,感受世界、社会、生活的美好,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音乐能够给年轻一代传递道德、政治思想、价值观念,使他们能够用积极向上的眼光看待社会,端正对社会的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品质,达到教化之目的和功效.我国古代《乐记》谈到“乐”与“德”的关系,所谓“乐者,德之华也.”“乐者,所以象德也”“乐终而德尊”;德国教育家席勒曾说:“道德的阶段,只有通过审美的阶段才能实现,美(包括音乐美)是造就完善人格的必经之路.”其次,审美娱乐功能则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音乐就是通过审美娱乐的方式对人类产生影响的,音乐艺术的美育功能则是通过使人快乐和满足,对人的心理和思想产生美感,并经过长期的感染,起到审美教育的作用.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由此可见,音乐艺术具有很强的审美娱乐性,能够陶冶和激发人们的思想情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寓教于乐,以情感人.

从“三生教育”的目标来看:首先,生命教育是“三生教育”最基础和最根本的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人类自身生命的存在和规律,以个体的自我生命为着眼点,树立自我生命与自然界、社会生命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与价值观,充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的存在,感悟与享受生命的乐趣.从而让学最终达到对生命本质、价值及意义的认识,树立尊重与热爱生命的价值观念目标.其次,“三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增强学生的生存意志,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这是“三生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性目标.没有坚定正确的人生信仰,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生存状态,更谈不上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最后,“三生教育”必须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目标和观念,努力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物质与精神、个人与社会、职业与公共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自我的超越从而达到和实现自我、他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境界.我们应该教育学生把自己的命运同自然、社会、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真正找到生命价值的根本.把追求个人的幸福生活与现实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祖国的繁荣富强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体验生命与生活的丰富和心灵的充实.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三生教育”目标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技能,形成健全的人格.“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对于实现“三生教育”的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音乐教育是构成边疆民族高校“三生教育”的重要基础

现代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而音乐教育则是实现社会与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基础.高校通过音乐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思想素质、艺术品位与文化修养的提升;有利于大学生智力开发、思维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由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着音乐知识技能的贫乏、文化艺术修养严重欠缺的状况.音乐教育是边疆民族高校大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对于发展和培养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高尚的情操、完善的人格、积极的思想、集体精神、民族意识、世界意识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而,音乐教育在边疆高校的整体教育和发展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音乐课程应当成为边疆民族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三生教育”是综合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种教育力量对学生所进行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及价值观.就其本质而言,“三生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将一个自然的人转变为一个社会的人,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而音乐艺术教育的功能主要通过审美,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和提升精神境界,从而达到塑造学生丰富的情感和精神领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音乐属于情感艺术,音乐的范畴与人的精神品格、情感世界是紧密相联的,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国歌》)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激发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表现了人类战胜困难、开拓进取、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等.总之,热爱音乐可以使大学生保持对生活、自然、社会以及世界的与热爱.因而,音乐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生存、生活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边疆高校大学生“三生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应该成为边疆民族高校“三生教育”的重要基础.三、音乐教育是实现边疆民族高校“三生教育”的重要途径

首先,大学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音乐教育中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欣赏,都是通过艺术家对自然、生命、人生、社会、生活以及世界的真挚情感去感染和影响欣赏者,从而唤起人们对于生活、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大学生们健康高尚的情操与超越自我的精神,培养他们对个性的尊重.通过音乐教育,让他们从音乐作品中获得审美快感和精神享受,从而不断丰富其自身的精神世界,不断完善其人格.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我们必须要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与审美观.这些观点的形成,一方面是通过说教和社会实践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则必须以具体的形象、依托情感与审美的方式进行,从而将理性与感性充分结合起来.感性是理性的土壤和基础,没有感情就不可能有坚固的理性,而音乐教育则能够将二者有机的统一起来.

第二,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与发展.爱因斯坦说:“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有同样的思维过程.”;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三把钥匙,一是数学,二是文字,三是音符.”通过大学音乐教育能够促使人类左右大脑平衡发展,对于开发人的右脑,开发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智能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样,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智力的开发与发展也属于高校“三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学生的生存、生活能力和观念的形成都离不开一个人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智慧.边疆高校体文化素质和智力水平较其它地区高校偏低,充分利用音乐教育帮助提高边疆民族高校学生的智力水平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和途径.

第三,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欣赏美、感受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当今的社会,音乐艺术进入到全民普及的时代,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阶段,已经将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作为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而艺术修养则是全面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感受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进而达到提升其艺术修养.音乐与美有着紧密的联系,美是音乐艺术的精神和灵魂.音乐艺术是真、善、美的有机结合,是自然美与生活美的升华和结晶.通过音乐教育,能够使大学生陶醉于美的世界,能够使其心灵得以净化,提高其审美的能力.

第四,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音乐教育以其特有的审美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人生信念和远大理想.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与歌唱祖国、党和社会主义的优秀音乐作品进行演唱和欣赏.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我爱你,中国》《祖国颂》《长江之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校园,知识的摇篮》等.通过演唱和欣赏这些作品可以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总之,通过音乐教育,能够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命的乐趣,体验到生命的魅力,感受生活的美好.在美的音乐教育当中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塑造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因而,边疆民族高校必须充分音乐教育这一手段和途径,对学生实施“三生教育”.

四、音乐教育是完善边疆民族高校“三生教育”的重要环节

“三生教育”不是一种口号和单纯的说教,也不是单纯依靠思想道德课程能够解决问题的.“三生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渗透于各门学科、各门课程当中.音乐艺术教育作为高校重要的育人手段,对于大学生全面的发展、人格的完善等方面都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尤其是边疆民族地方高校,当地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民族地区和农村学生所占比例较大,体文化素质偏低,许多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生命观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部分学生缺乏积极的人生态度,集体精神淡漠,个人主义色彩浓厚;学生普遍求知欲不强,精神空虚,道德境界偏低.学生心理承受力较差,无法正确应对挫折,从而容易出现悲观失望或自暴自弃的心理和行为.对于学生这些现象,如果一味地以说教的方式是无法达成效果的.而音乐艺术则能够以美的方式,寓教于乐,以情感人.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陶冶和激发人们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思想、集体精神以及民族意识.因而,边疆民族地方高校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艺术教育这一手段实施“三生教育”,成为“三生教育”的重要环节.

音乐教育作为实施“三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材等多方面围绕“三生教育”展开.首先,通过演唱、演奏和欣赏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以及道德观念等.如:通过演唱、演奏和欣赏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以及生活观,激发学生的斗志和生活热情,增强学生生存意志;通过演唱、演奏与欣赏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与世界观.其次,通过集体性的合唱、合奏训练与欣赏帮助学生树立集体主义和生存观念,对于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合唱艺术有着较深的文化和艺术内涵,是一种理想的美育载体,是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最具操作性的艺术形式.我国著名音乐家徐沛东说:“最美的声音是人声,最美的人声是合唱,合唱之美,美在大俗大雅”.合唱艺术的发展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当然应该成为“三生教育”的手段.最后,教育部将高校音乐课规定为必修课,但教学内容上并没统一的要求,对于教学内容和教材的选用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性.我们可以结合本地、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在教材、教学内容上最大程度地体现“三生教育”的理念和目的.以“三生教育”理念为指导,边疆高校教师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和编写教材.教学内容既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又能充分体现“三生教育”的思想内容.具体而言,边疆高校音乐课程教材内容应包括音乐欣赏、音乐基本常识;体现“三生教育”内涵的经典华语歌曲;国内外民族民间音乐赏析;本地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欣赏;合唱合奏音乐欣赏等内容.总之,“三生教育”的提出,有利于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与成长.站在宏观的角度而言,有利于国家和民族长远的发展.希望各边疆民族高校将公共音乐课程放在“三生教育”的大体系中,充分体现与发挥该课程的价值和作用.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