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生教育成本补偿机制可行性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720 浏览:33211

一、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一种方向性和预期性很强的实践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教育经费,消耗大量的教育成本.研究生教育成本是国家高等教育机构培养研究生而实际花费的全部费用,研究生的学费则是高校向接受研究生教育者收取的费用,是教育怎么写作的外在表现.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学校自2008年开始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不再区分公费和自费,每个研究生都要交费上学,学校则统筹原来的研究生业务费、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学校专项经费等其他经费,设立奖助学金以资助优秀研究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如果奖助金和科研创新资助的评定的过程和制度能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认可,这无疑将会提高学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了解民族高校研究生教育实施成本补偿机制后其少数民族研究生基本的经济情况,本文以2008级和2009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回收有效少数民族研究生问卷为主要分析对象,旨在听取广大少数民族研究生的意见,为优化民族高校实施研究生教育成本补偿机制提供可行的策略性参考建议.

问卷设计中,遵循问卷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整套问卷满足合理性、一般性和逻辑性,所有问题具有明确性、易于理解性和非诱导性.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3份,有效回收率为97.67%,其中少数民族研究生有109人,所占比例为37.2%.按婚姻状况、年级、年龄段和家庭所在地等情况划分,调查结果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二、教育成本补偿机制下少数民族研究生经济状况分析

针对少数民族研究生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此次调查问卷在经济主要来源方面主要设计了奖助学金、家庭亲友资助、个人工资及储蓄、社会或委培单位资助、国家贷款、学校和导师的科研资助、生活及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及和其他收入等9项,在经济主要支出方面主要设计了学费、生活及住宿费、论文审稿及版面费、专业相关技能培训费、交通及通讯费、文娱及旅游费和其他等7项.回收有效问卷的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奖助学金与学费.据《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文件》(以下简称《改革文件》)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的奖助学金体系主要由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专项奖学金及研究生“三助”助学金和创新项目资助经费等组成.通过对西北民族大学在校研究生的基本经济情况调查,发现少数民族研究生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学校的奖助学金,调查数据基本接近《改革文件》学业奖学金的分配方案,即一等学业奖学金所占比例为40%,二等学业奖学金所占比例为40%,三等学业奖学金所占比例为20%.

(2)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党、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国家助学贷款的主要优惠政策有:一是无需经济担保,二是借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调查中,填写无国家贷款的人数最多,共计89人为总人数的81.65%;而每年贷款金额少于6000元的为4人,占总人数的3.67%;贷款金额达到6000元的有16人,占总人数的14.68%.由以上数据可以明显看出,依靠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的少数民族研究生较少,经分析主要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以来,研究生中高龄已婚人数增多,使得部分贫困生因欠银行钱上学不踏实的心理而放弃国家助学贷款.当然,也有其他的原因致使少数民族贫困研究生无法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比如由于专业人数基数小而分配不到贷款名额等.

(3)科研资助与支出.根据问卷设计,涉及科研收支的主要是学校和导师的科研资助以及论文审稿和版面费.根据《西北民族大学科研创新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旨在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意识,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水平,培育新的科研生长点,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资助额度如下:硕士研究生文科类创新项目一般为1500元、理工类创新项目一般为2500元,博士生创新项目一般为3000元.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28人次享受到了1000元以下的科研资助,有4人次享受到了1000-1500元的科研资助.有科研资助的人数占到了总体人数的29.36%,这其中还未包括新一期主要面向2009级新生的科研创新项目资助.在论文审稿和版面费的支出上,有35人无支出,占总人数的32.11%;37人的支出在800元以下,占总人数的33.95%;30人的支出介于800-1500元,占总人数的27.52%;6人的支出介于1500-2000元,占总人数的5.50%;1的支出为2000元以上,占总人数的0.92%.通过分布可以明显看出,实施教育成本补偿机制和相应的科研创新项目资助,大大激发了研究生在科研水平上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论文审稿和版面费支出的增多,侧面反映了发表论文数量和质量的增多.

三、民族高校研究生教育成本补偿机制改进措施

通过对西北民族大学在校研究生的基本经济情况调查,发现完善研究生资助等体系是研究生教育成本补偿机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促进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公平的重要手段,尤其表现在少数民族研究生众多的培养单位.为了吸引优秀的生源报考,保证大多数少数民族研究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且其在读期间不为学费问题所困扰,还能确保研究生教育成本补偿机制的实施.结合学校已经实施和计划实施的有关少数民族研究生教育成本补偿的若干措施,建议少数民族研究生培养单位有必要实施以下措施:

(1)科研经费.实施研究生教育成本补偿机制,国家、用人单位、高校及其亲友等都将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参与主体,研究生的科研是社会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的培养需要科研,但研究生更是科研的重要力量,是国家创新活动的生力军.因此,学校在完善奖助学金制度时,还应该制定并完善兼顾公平及效益的科研资助制度,设立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不仅可以拓宽研究生培养的经费来源,也创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提高了研究生开展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很好地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也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三助制度.实施三助制度(助教、助研、助管),有助于优化学校研究生培养的内外部环境,吸引优秀生源,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增强学校科研教学力量,充分发挥研究生群体在科研教学中的作用,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激励机制.所以,设立和完善三助制度,这需要与人事制度改革配套,高校通过减员增效,各职能部门的部分辅助教学、科研和管理的职位可以由研究生来做.一方面,学校应公开三助岗位,统一招聘、考核,使得真正需要资助的贫困研究生获得三助岗位.另一方面,鼓励研究生走出校门进行三助活动,对进行校外三助的研究生也实施统一管理,对其三助情况记入档案,必要时可作为综合测评(社会实践)的考核指标.


(3)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党、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国家助学贷款的主要优惠政策有:一是无需经济担保,二是借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助学贷款的一个品种,在身份认定、信用约束等方面优势突出,是国家助学贷款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优点如下:第一,生源地贷款在学生家庭本地,容易调查学生是否困难;第二,学生还款便于跟踪和管理;第三,把高校助学贷款的优惠政策(比如说贴息、风险金)给生源地贷款的银行,可作为国家现行助学贷款的一个有利补充.从西北民族大学本科生中试行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情况来看,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已逐渐成为实现高校学生助学贷款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少数民族研究生教育也应逐步建立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主要资助渠道的助学体系.

(4)奖学金.多渠道拓宽奖学金资金来源,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研究生教育,尽可能发挥用人单位对研究生教育的积极性,与其共同培养所需人才.实施这一举措,一方面可以解决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企业参与研究生教育的成本分担,也可以降低培养单位的费用、提高培养质量.比如,吸引用人单位在学校设立定向奖学金,鼓励学生与提供定向奖学金的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学校保证学生毕业后到提供定向奖学金的单位工作.

(5)弹性学制.研究生教育实施成本补偿制度后,在职研究生比例上升,已婚读研者也开始增多,研究生对教育资源的要求已呈多元化,区分学术型和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已在部分高校实施,《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征求意见稿)中也明析并拓宽了新时期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内涵.因此,逐步推行开放式管理和弹性学制,使学制更加灵活,允许延长学习期限及暂时中止后再恢复学业.这样不仅为研究生解决在读期间的资金来源、缓解生活困难创造必要条件,保证对学业总的时间和经济投入;也使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积累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有利于学用结合,锻炼社会适应能力;还可以使更多的在职者利用业余时间攻读研究生学位.

(6)监督机制.通过对问卷的分析,结合问卷中开放题的归纳,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同学对研究生教育成本补偿机制持赞成态度,说明学校现有的机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同时,也有个别同学认为奖助金和科研创新立项评定过程不公开透明,容易使同学间形成恶性竞争,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如何有效地避免和解决奖助金评定和科研创新立项在机制设置、评定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设定奖助金的评定和科研创新的立项标准,同时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是推行少数民族研究生教育实施成本补偿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