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互动的课堂彰显生命活力

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249 浏览:32364

一、对话互动的课堂,时代的召唤

对话、互动的小学数学课堂是顺应时怎么发表展要求,是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教科研素养的需要.师生对话互动搭建学习脚手架,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亲历知识的产生过程,积累学习、活动经验.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幸福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学生的灰色记忆.教师把课堂建构成一个师生平等对话、互动的平台,让每朵花尽情绽放.变课堂是一成不变的演练为师生对话、互动的过程.对话互动知识的传承,方法的感悟,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维的交换、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给数学课堂注入生命活力,展示时代精神.

二、应对策略——分五步走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师生教学新知搭建一个平台

在“对话、互动”教学过程中,互动可以分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对话、互动要有话题,学生需求、师生需求的话题;要有良好的情境,在新课标精神的要求下,教师课前要创设富有童趣、适用性的、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对话情境,为学生学习新知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一个脚手架.

2.问题引领,自学探究——为学生学习新知注入活力,彰显个性

探究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好的问题能给人以方向和动力,能让人产生认知的不平衡,能让学生总是朝着问题所显示的心理目标努力迫近.因此,教师应设计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数学问题,应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可选择性、挑战性、探究性、发展性.有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的选择;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作多种检测设与猜测,而不是按既定程序作一试就灵的验证,需要学生检测想,多次验证.由学生去发现新问题,研究问题、探究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注入活力.

3.对话互动,交流成果——为学生理解新知拓展创造空间

学生先是自学、探究、收集关于数学新知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发现有的问题存在疑问,需要获得别人的认可或帮助.此时,把个人的见解先讲给别人听一听,同组一般4~6人,我说,你说,大家说,增加信息量,相互补充,共同实验、验证、争辩,同组成员达成共识,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只是一名合作者、参与者、组织者,不能包办过多,要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释疑,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策略,发挥团队精神,努力共同完成任务,力争在组际对话中展现精彩.

(1)小组成员、师生对话、互动,是促进对话、互动教学的主体.

学生自学探究后,小组内对话、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展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学生的思维呈现出高度的活跃,对话中闪烁着创新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每一位成员都是学习的主体.

(2)组际对话、互动,学习新知,形成能力,展示学生创新能力.

案例:《按比例分配》中的例2银燕电器厂有职工270人,其中男女职工人数比是5∶4,男、女职各有多少人?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先自主探究,再通过对话、互动,汇报时出人意料,精彩纷呈.

(1)270÷(5+4)等于30人 30×5等于150人 30×4等于120人

(2)270× 等于150(人) 270×等于120(人)

(3)270÷(+1)等于120(人) 120×等于150(人)

(4)270÷(×+1)等于150(人) 150×等于120(人)

(5)270÷等于150(人) 150×等于120(人)

(6)270÷等于120(人) 120×等于150(人)

4.适度练习,多元评价——检阅提升教学效果

组际对话、互动交流后,同时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而数学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阅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要设计好练习题,要体现层次性、开放性、操作性、呈现多样性.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小组成员进行互评、互议,出现代表性、典型性的问题,教师也不要急于强 求统一、急于给出答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要让全班同学再次对话、互动,有的问题要让学生去争辩,达成共识.注重学生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助推学习活动效果的提升.


5.师生对话,总结归纳——形成能力,让课堂充满灵性和活力

一堂课结束前,要留给学生总结交流的时间,如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和困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话互动一点点的创新感想,总结全课,形成知识,引申拓展,发展能力.

三、有效对话互动,彰显课堂生命活力

有效的对话、互动教学,设计好对话、互动的形式与规模,有小组内、组际、师生、人机、人本等.组际对话、互动展示每个小组学习的成果.组员团结、协作,才有创新,赢得全班同学的认可.对话、互动中学生形成互尊、互爱、互勉的良好人际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精神,积累丰富的学习、活动经验.教师变发问为对话,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情境,激励性的语言、赞许的眼神及时地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学生,敞开心扉,展现生命存在,学生会积极悦纳、呼应教师的生命存在,学生感到师生都是平等存在的生命体,学生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形成积极向上、科学的良好心理品质,从而完善了教育的育人目标,彰显了课堂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