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中国的西方幻想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696 浏览:81113

这是一本很有悬念的书,日薄西山的清王朝也曾出现过科学的曙光吗?副标题“近代中国的幻想与科学”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的联想,是科幻作品还是科学论著?封底上的推荐人有科幻作家刘慈欣、韩松和《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一副为科幻作品宣传的架势,很遗憾它与科幻似乎沾不上边;彗星、电线、望远镜、机器人、热气球、飞行器、宇宙等在19世纪的中国应该都可算作先进科学,但文中所说又与清代的科学现状相去甚远.有读者干脆点出,图书编辑将本书的读者对象搞错了,它应该是中国美术断代史,“最好的最恰当的推荐者应该是陈丹青”.

日本北海道大学教授武田雅哉,专精中国文化史、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在《飞翔吧!大清帝国》一书开头,他就以放映幻灯片的形式,对清朝画报、小说中出现的那些与科学有关的插画进行简单回顾.现代科技和文明对古老中国的影响和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作者列举了一系列让人匪夷所思的图画,中国画家们对西方事物的理解都是中国式的,也都是按照中国的方法去处理,比如《格列佛游记》中的小人国,里面的小人还有辫子,周围的山川和城市都是中国的,唯有巨人有点像洋人.至于西方的新科技,中国人只是道听途说,于是呈现在画家笔下的电梯竟然是用绳子拉着一个椅子,金字塔如同埃及方尖碑尖耸入天,美国的摩天大楼就是一座28层的中式建筑,西方的电灯是333层铁塔上的镭射灯能使北极四季如春,飞行器就是像飞车又像龙舟的飞龙等 闭关锁国数百年的中国人依靠自己的想象来完成对西方的认识.

当然随着西方文明的涌入,中国人的世界观也在发生改变,中国的画家们也开始接触西方的画法.画法是西方绘画史在启蒙运动时最大的突破,力求对世界的真实描写,通过阴影和法,使得人物更为立体.但是西方的绘画到了中国却发生了变异,中国画家并没有参透理解这种绘画技巧,于是在同一幅画中,外国人脚下画有一片阴影,而对中国人只是白描的怪异场景.

另外一方面,作者也隐约流露出这样一个疑惑:中国人真的爱科学吗?德先生和赛先生最后还是在“救亡存国”的洪流中消散了.

当然,这本关于近代中国的历史加科学的著作,要靠一个日本学者来总结,不得不说令人遗憾.

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

作者:龙应台 蒋勋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3-10

页数:328

剑桥:大学与小镇800年

作者:[英]柯瑞思

译者:陶然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3-9


页数:378

知日·家宅

主编:苏静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9

页数: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