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学生自主探究空间的三个“变”

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11 浏览:12542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探究常被简单化、僵硬化地理解成提出问题、形成检测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固定模式,教师习惯应用这种固定的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自主探究空间,做到教师“精讲”,学生“多学”,有效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一、从“师讲”变为“生讲”——从被动听讲变为自主探究.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发现者,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主动为学生搭建锻炼的平台,把学生推向发现者、研究者的位置,把讲台让给学生,成为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如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苏教版高年级科学教材进行分析,对于一些领域,如地球和宇宙空间领域、生命世界领域等无法采用固有的模式开展探究,教师采用讲解方式进行授课,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这个问题,学期初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确定小组名称和感兴趣的单元与主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制作幻灯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研究能力.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不硬性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汇报交流,而是让学生自愿报名参与,参与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一学年来共收到汇报课题一百多个,上台汇报学生人次达两百多次,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想研究的问题,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使他们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探索、去尝试,充分发挥个体创造潜能.


从“师讲”变为“生讲”,教师所充当的角色仍然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及时调控学生在展示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如讲述内容过多,或过于深奥,听者不感兴趣,等等,教师此时应及时点拨,调整汇报节奏,或修改汇报内容,或改变活动方式.如有些课题由几个小组共同研究,展现内容又很相似,在这种情况下,不提倡学生再采用讲解式汇报,而建议其他小组采用竞赛提问方式进行展示汇报,汇报效果大大增强,深受学生喜爱.

二、从“被考”变为“自考”——从被动应考转化为主动反思.

传统教育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这种观念和思想构成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很大障碍.以往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出一份纸质考卷考学生,学生处于“被考”状态,教师关注的是学习结果,为了让学生从被动应考转变为主动反思,自主探究,教师改变以往的做法,一个阶段性活动结束时及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加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与理解.如学生自己总结一个单元的收获和不足,或出一份考卷考自己,教师只是提出出卷要求:如1.考题量要足;2.题目质量要高;3.题型要活;4.版面美观、字要端正.从学生所出的卷子来看,效果很好.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对单元知识点进行思考复习,避免以往教师拽着学生学的现象.如《进化》单元学生自己出的选择题:①什么东西能演变成化石?②黑猩猩的( )与海豚的鳍状肢很相似?这些小小的考题显现出学生的创造性.《我成长了》单元总结,学生围绕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自己与同伴身高、体重曲线图、青春期发育的特点,想象60年后自己会怎样生活等内容,用画图、表格、文字等展现,制作精美,效果很好.《遗传与变异》单元学生还能自己找资料,做成小报,如转基因技术、遗传与变异的进展等.从“被考”变为“自考”,教师关注点发生转移,从关注学生学习知识最后答案转移到关注学习反思上,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让学生重新建构自己的理解,激活个人的智慧,使单元活动总结成为一种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从“师评”变为“生评”——由旁观者转变为合作交流的互动者.

探究性教学活动是一个多向互动的教学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间的交互学习(对话、协商和合作等)有助于他们发现问题,有助于他们用多重观点看待知识和信息,从而更加深入地探究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上台交流汇报课题,教师引导、组织所有学生都参与评价,把评价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互评激励学生互帮互学,在学习中建立一种新的伙伴激励机制,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评什么?怎么评?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顺利掌握参与评价的步骤,如指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当“小评委”必须做到以下几个字:“听”——听清楚对方的发言;“看”——看清对方的成果;“评”——以一定的评价标准,公平、公正地评价同伴的劳动成果;“讲”——组织好评价的语言.如《寻找生物的家园》一课,学生上台交流汇报后,小评委就围绕课题内容介绍是否突出,语言表达是否流畅、准确,课件制作是否精美等方面进行点评,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看法十原因”的评价语式.评价重点以表扬鼓励为主,达到激励的目的,同时指出汇报者还需努力的方面.由旁观者转变为合作交流的互动者,让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达到评价的目的.一位汇报者上完课后,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因为紧张,我说话总是结结巴巴,说得也很不流利,还一直读错字呢!原以为同学们会对我的汇报很不满意,但没有想到的是,台下的同学都以最热烈的掌声鼓励我,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感到十分惊喜.这次汇报,我不仅懂得了生物进化的历程,而且锻炼了我的胆量.下次如果还有这种机会,我一定不会辜负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希望.”这就是来自同龄人的启发和鼓励的作用.

从“师讲”变为“生讲”,从“被考”变为“自考”,从“师评”变为“生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探究活动空间更大,思维更加开阔.教师需要在领会“探究性学习”实质的基础上,随机应变,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设计合理可行的探究性问题;教师需要具有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高超的教学组织能力.这不仅是实施本模式需要的,还是对教师的要求.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