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缘政治视野中的“能源合作”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853 浏览:9329

只要有国家存在,能源就始终不会成为一种纯粹的商品,因此在国家之间能源合作和贸易背后总能看到地缘政治的影子.

随着安蓓晋三再次出任日本首相以及美国国会预算法案涉钓鱼岛,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正在加剧.在地缘上,日本在大国控制东亚和西部亚洲太平洋时具有重大战略价值,抑守中国的亚太战略通道.

所有这一切都或明或暗地和能源有关.

“亚太危机弧”

美国重返亚太,亟需借重日本.因此,通过在钓鱼岛问题上进行表态来怂恿日本生事,亚太地缘政治风云突变无疑会影响中国亚太能源关系.

地缘政治大师马汉认为:争霸世界的关键在于争夺能源的能力.美国和英国对石油航路的控制成为海权大国长期主导国际体系的基础.海权大国(美、英)和陆权大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围绕能源占有和利用的竞争,成为近400年来霸权兴衰的历史轨迹.

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能源消费中心,日本、中国和韩国的能源需求则占到东北亚地区能源需求总量的90%以上.尤其是中国石油市场需求增势强劲,剑桥能源研究协会主席耶金认为:“目前中国的需求增长是推动世界石油市场的基本动力.”日本的石油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三位,韩国也排名前列.从东北亚石油进口量来看,日本的石油产量占消费量不到1%,其他全部依赖进口;韩国的石油是完全依赖进口;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也已达1/2左右,东北亚地区是能源与发展和安全结合得最紧密的地区.

开辟新油源成为追求的共同目标,维护海上石油运输线的安全符合共同的利益,但争夺新油源也达到短兵相接的程度.从俄罗斯富有能源的萨哈林,穿过缺乏能源的朝鲜、韩国、日本到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被称为“亚太弧形危机地带”.

随着奥巴马第二任期来临,亚太地区毫无疑问成为美国战略重点.亚太是中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地缘外交和地缘战略的核心区域.近年来,随着中国快速崛起,亚太正向几千年来中国主导的传统政治秩序回归.

然而一个古老强国的复兴和国际均势的重组永远不会受到现有既得利益者的欢迎,尤其对于美国而言,在当今亚太这种不稳定均势中获益巨大.美国的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都不允许在亚太地区形成没有美国参与的区域合作组织,这将意味着美国在亚洲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统治地位的彻底丧失.

因此,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美国亚太地缘战略必然就是“离强合弱”和“抑强扶弱”,这是美国国家利益所在,不以意识形态或个人意志为转移.

能源关系是条“主线”

亚太地区成为大国权力和利益竞争的中心,中美影响力和资源的分配成为关注的重点.很多学者认为,美国会把中国经济发展视为对本国权力和安全的冲击.而中国石油的进口和运输通道似乎曾为美国亚太布局的抓手.

印度洋航线组(经过苏伊士运河的中东海湾-中国港口航线)承担了大部分中国进口石油的海上运输,中国的南海诸岛也是印度洋航线组的关键环节,中日韩等国超过85%的进口石油从此地经过.目前南海诸岛遭到周边一些国家的侵吞,某些岛礁被别国占据,岛屿争夺背后更存在美国期望主导印度洋航道组并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例如美国运用海军战略,对中国原料供应的海洋路线进行控制.中国的原料供应部分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陆路,但大部分是从安哥拉、伊朗、阿曼、科威特、UAE等国用船运输回国,海路运输线基本被美国和其亚太盟友控制.

然而全球能源生产轴心向北美转移,美国未来成为最大的能源生产国,而中国则是最大的消费国,中美两国在能源领域的互补也是显而易见.2012年以来,奥巴马和罗姆尼总统大选辩论的主题之一是能源,奥巴马反复提出美国正在转变成为全球资源强国“resource power”,并且应随之调整美国的能源安全理念和战略.


奥巴马第一任期原油国内生产达到14年以来的高峰,净进口量则处于20年以来的最低点,美国已经是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不仅仅是美国,整个亚太地区已经是中国能源进口的重中之重.如果从煤炭进口来看,目前中国煤炭进口依存度已经达到14.6%,其中最大来源都在亚太地区,依次为:印度尼西亚:6.4千万吨,澳大利亚:3.2千万吨,越南:2.2千万吨,蒙古:2千万吨,朝鲜和俄罗斯各1千万吨.对中国电力至关重要的煤矿领域,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都超过了2千万吨,对中国电力能源行业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的策略

因此,面对亚太地区地缘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中国也不得不从现实主义的地缘政治出发,防范美国做为亚太地区霸权的能源布局,维护中国能源运输通道安全.地缘政治被视为大国战略谋划的地理坐标.中国天然处于亚太的中心,因此亚太就是中国崛起的地缘战略依托.中国的亚太地区战略是指中国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在亚太地区经济、政治和安全事务中,运用国家实力谋求自身在该地区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利益的全局性谋略.

首先,中国必须避免单一的政治外交,需要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外交,通过页岩气和煤炭领域合作,减少美国对华的敌意.中国应将能源战略与外交战略结合起来,通过外交途径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能源环境.能源外交的核心,是通过外交政策和手段确保国家能够获得长期、稳定、充足和合理的能源特别是石油供应.

其次,为了避免亚太地区冲突对国家能源安全的影响,中国需要从战略高度来看待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人文等多种手段,通过在周边地区积极推进睦邻、富邻安邻的和平能源外交,打消俄罗斯人心目中的中国是远东地区潜在的最大地缘政治威胁的疑虑,全方位地运筹能源合作,中国才有可能使俄罗斯成为长期稳定可靠的油气供应源.中俄应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平台和中亚国家境内在前苏联时期建成的油气管线网络,加强一体化框架下的多边能源合作,相互借重,共同发展,在地缘政治上共建友好、睦邻与互利合作的和平地带,从而避开“亚太弧形危机地带”.

综上所述,由于亚太地区经济高速发展、能源极度缺乏以及地缘安全紧张的矛盾,能源对这一敏感地带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源的争夺,可能造成大国对抗,从而加剧地区紧张;另一方面,通过积极推进能源合作,可化解各国之间的矛盾,对整个亚太地区的稳定起到建设性作用.

(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