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杂

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243 浏览:115594

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是大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心理健康是和心理不健康相对存在的,健康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之间会相互转化,也许大家还听过“亚健康状态”,那是用来形容不太健康但还达不到临床诊断标准的身心状态.这一部分人的数量是很大的,而且,“下坡容易上坡难”,向健康那端转化的难度远大于“恶化”为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的难度.好在,人们对心理疾病的误解在逐渐减少,以前要说谁有心理问题多半是带有歧视的口气,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了,轻点的心理问题如感冒,重点的心理疾病如肺炎,更重的治不了出人命的也有,谁能一辈子不感冒咳嗽呢所以,歧视和误解少了,治好了感冒咳嗽,转肺炎的可能就小些,传染别人的几率也小些,全民健康才是真健康.

人人知道,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统领“三军”.以前我们的科学研究注重人的生物性,相对忽略了“司令部”的养料供给.在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可心理压力却越来越大,暴露的问题逐步增多,这是不堪重负的大脑在“秋后算账”呢.只叫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的行为急需矫正.如果我们能注意心理调适,防微杜渐,没问题时预防,有事没事多咨询;有问题尽早治疗,心情肯定会好得多,学习、工作效率会更高,生活会更精彩.

生命短暂,珍惜生命,就是要活出质量,做一个身心都健康的人.

一、心理健康的人有哪些特点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首先要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就是要有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够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自尊、自信;良好的自我体验是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对待自我,能愉快地接纳自己的一切,自爱;自我控制是能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使之符合工作学习的目标,并有良好的意志力.

其次,心理健康的人还要有良好的社会功能.人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个人需要与环境条件并不总是尽如人意,改造环境满足个人需要还是改变自己适应环境要求要在客观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恰当地满足个人需要.对于社会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不否认、不退缩、不回避,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去应对,使个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再次,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人是自然与社会结合的产物,需要和周围人交流感情,消除孤独,互相帮助,获得安全感以及归属感等.很难想像一个人际关系一团糟的人能拥有很好的心理健康.

最后,心理健康者要有积极的劳动实践.个人生存与社会发展都离不开劳动,劳动使人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承受各种压力,适者生存;生活路上坎坷不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正确面对成功得失;你我他之间时有摩擦,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与人为善,团结共进.

二、心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国外有学者统计,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76%.美国某医院对就诊病人的统计,65%的病人疾病与社会环境有关.事实证明,现有50%~80%的疾病与精神因素有关.

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这种状态是在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人具有生物、精神和社会属性,是这三种属性的辩证统一体,会与生物、精神和社会性的压力或刺激产生“共鸣”.通常情况下,人自身固有的自我平衡能力会调节心理状态,然而一旦破坏力超过了自我平衡能力的范围,人的心态就会出现问题和紊乱,健康状态就被破坏.久而久之,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如免疫机能失调、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失调等.量变积累到一定的时候,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因素相互作用下,就可能发生质变,一般的会出现心理问题与心理紊乱.寻求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有助于恢复健康平衡状态,当到达边缘状态时,需要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会诊方可确定是使用心理治疗方案还是精神病学治疗方案.

另外,还有很多身心疾病,即主要或大部分是由社会心理原因造成的表现为躯体症状的身体疾病.如:过度紧张的人易得心血管疾病,易引起溃疡病;过度劳累,情绪波动大,长期焦虑的人高发甲亢、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起病、演变、预后、转归等都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三、信号灯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予以重视,及时寻求心理咨询:

l、遇到困难,不知如何解决,焦虑烦躁;

2.遭遇挫折,精神萎靡不振;

3.情绪低落、压抑一周以上;

4.食欲变化(暴饮暴食或不思饮食)、睡眠变化(失眠、早醒);

5.人际交往状况不好;

6.经历失恋、离婚、丧偶等事件后,心灵创伤无法自愈;

7.婚姻及家庭关系不和睦;

8、下岗、退休后,心情苦闷,难以自我调整;

9、难与他人交往,理解、沟通困难.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