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60 浏览:16264

小学科学教材的内容包罗万象,所涉及的学科之多是任何学科都不及的,从历史、、地理到物理、化学、数学、天文、生物等等,书中的知识可谓是无所不有的.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又特别是日常生活中所关心的问题,所以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激发对科学的探究.


我在农村小学的教育生涯快三十年了,从事小学科学教育已有六年,在这六年的科学教育中,亲身的感受到学生对科学这一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问很多的问题,也喜欢做各种各样的实验,在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特别的强,创作能力也会发挥得淋漓尽致,就连一些在语文数学的课上调皮捣蛋的学生在科学课上都认真思考而且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并且远远的超过了学生们上体育课的热情.

可是我每每上完一堂课后,自己都感觉很迷茫:为何这样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学科,无论是教师教还是学生学,有时都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呢?我觉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应该是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家长们的不重视,农村的家长们意识不够,认为语文数学才是重要的科目,除此以外都是“豆芽”学科;他们认为孩子上学就是为了学好语文和数学,其余的都不重要,每天晚上回去只检查孩子们的语文数学作业,其余的都不管.就是有孩子主动给家长检查科学作业,家长也会爱理不理的应付一下了事.更有甚者,有的家长不让学生回家去做实验,说是瞎捣乱.我上小学三年级(下)的第4课《把液体倒进水里》这一课,课上我做了实验:把食用油和蜂蜜两种不同的液体倒进水里,观察现象等学生很感兴趣,他们回家后就模仿老师那样在家里做,结果是孩子们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家长的训斥,都说他们不好好的学习,就会在家里瞎捣乱,班上有一个男生竟然因为这事被他妈妈打了一顿.这真是叫人啼笑皆非.

其次,农村孩子们的见识少,知识面狭窄.身处在农村的孩子们,很多都是从来没有离开过农村,见过的东西极少;还有很多的家庭就连电视都很少看,孩子回家后或是看着长辈们打、或是自己到处流浪,等着大人们忙完后一起回家.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讲到好多有趣的东西他们都只是好奇的听着,真正见到的极少.我上小学六年级(上)第一课〈显微镜下的世界〉时,到其他学校去借了一个显微镜到班上给学生们观察,当孩子们看到我拿进教室的时候,是一片惊呼声,然后就是争先恐后的上来观看,那惊奇的程度不亚于看到了从天外飞来的外星人.

第三,农村多数是留守儿童,在家里的爷爷奶奶,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对孩子们的学习,老人们一般都不会去过问,对孩子们的科学.知识一点不懂,对孩子们的科学兴趣一点也不理解,有的甚至还常加呵斥、打击.他们关心的只是每天能吃饱饭不饿着,能穿暖衣不冻着,这就是在家里看孩子的老人们的最大愿望.

第四,学校的教学资源缺乏,农村学校条件很差,没有挂图,没有图片,没有什么标本,可以说是没有一件象样的教具.这是现实,上课的老师们也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教学环境,能够做的都尽量的去做到,要是不能做到的,就是照着书本上让孩子们认识一下,或者是尽最大的可能记住,;在课上面对学生的求知,当老师也是束手无策.

第五,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也直接影响了小学科学教育.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在整个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作为实施科学教育的教师,他们的科学素养直接影响着科学教育的效果.《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一节中强调:科学教师是最重要的科学课程资源,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和科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科学教师将成为科学教育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成为科学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和生命线.现在有大部分的科学老师是由原来的常识课老师转过来,或是其他学科的老师,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缺少对科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其本身的科学素养还需要提高,这往往会在课堂中体现出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科学理性思维的缺陷,影响科学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非科学和伪科学行为还相当普遍,虽然对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和合作的理念耳熟能详,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较多采用竞赛、限时完成实验的做法;弄不清怎样正确理解和应用建构主义于教学实践之中,错把孩子们的科学幻想当成儿戏.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中还有很多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尤其是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更待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各级政府以及教育机构去认真思考、探讨、解决.科学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必须应尽快配备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