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664 浏览:71676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而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从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现状出发,探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经验和方法.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

近几年,根据教育部对历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及就业率统计数据表明,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呈大幅上升趋势,就业率自2007年开始呈下滑趋势,基本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增加了19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多次召开相关会议,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09年2月,国家人事部、教育部及相关部委共同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主要目的是搭建就业的渠道和平台,帮助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并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对于面对人生重要抉择的高校毕业生来说,求职的成功固然离不开充足的信息和成功的机遇,但是自身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和提高也显得尤为重要.实践告诉我们,培养和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自主的创业精神对于毕业生的成功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我们很多大学生就业时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就业期望偏高.有的大学生将就业、择业的目光主要投向了东部地区和待遇好的岗位,对于不发达地区、落后地区和中小城市明显没有多大兴趣,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有的大学生择业时把收入高、地位高、工作安逸作为首选因素,同时表现出随大流、好攀比的心理,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甚至还将职业划分为三六九等.对此,大学生只有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及时正确认识自我,调整就业择业观念,面对现实,“先就业,再择业”,才能真正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择业观,积极、主动地寻求就业,找到既适合自己也能够发挥自身特长的工作.

二、制定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我们周围,一些初入大学校园的同学们还抱着“大学要比高中轻松”的心态开始自己的大学校园生活,在校学习期间没有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六十分万岁”是口头禅,除了上网就是恋爱.很多毕业生与其说是“就业难”,不如说是“就业盲”,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本人对我院2010届毕业生进行调查问卷后发现,53.7%的学生表示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没有规划,40.1%的学生对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不明确,只有6.2%的学生对未来有明确的设计和规划.


对于大学生而言,制定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只有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定位,才能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准备.其次,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对自己的兴趣、性格和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再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还需要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性.比如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职业岗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要求等,然后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的知识进行科学重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最后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顺应市场需要.

三、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大学生的素质体现着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一些大学生在实习和毕业工作期间频繁“跳槽”,认为这样能不断寻找更好的机会,积累多行业不同的工作经验.殊不知,自身的诚信和职业道德指数在不断降低.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他们良好的健康心理.职业道德不应在就业后才去形成和升华,而应在大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养.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价值,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并由此帮助他们找到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和支点,使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健康地完成学业,从而充满自信地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就业竞争压力.

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表现的茫然和无助,影响到自己的就业选择.在求职过程中,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学生在求学中需要及时注意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在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韧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需要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求职路上的障碍.

四、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创业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统招统配就业政策及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许多受过职业教育的谋业者,更多的是寻找社会已有的现成工作岗位,较少有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行动.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

学校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学生能够从职业生涯规划的层面上,更加深入了解创业的内涵,把创业作为一种可能的职业选择来对待,在作出创业选择时更加理性.其次,创业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商业运作的基本规律和过程,掌握初步的创业技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职业环境.再次,创业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并提升超越创业选择本身的创业精神和重要的职业素质,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以提高毕业后的职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在就业难的今天,开展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可以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而且可以鼓励毕业生创立自己的事业,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总之,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激烈的就业竞争,高校教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就业心态和就业预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正确认识自我,制定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和提高创业精神和能力,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景下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6):37-40.

[2]石永昌,吴现波.关于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4):112-113.

[3]张慧敏.谈大学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J].职业时空,2007(4):76.

[4]李大勇.试析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求职就业[J].教育与职业,2007(9):44-45.

作者简介:骆云,男,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主任助理,硕士,讲师,职业指导师.

孔瑜,女,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分团委书记,硕士.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