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活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018 浏览:92613

【摘 要】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中关于“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理念,为何经历了这么久的岁月仍焕发着无穷魅力?为我们一线工作者奉为经典的座右铭,我想是由于它符合学前儿童的特性,是被无数实践所证明了的理论.“活教育”是结合了生理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诸多学科的教育实践的结晶.

【关 键 词 】活教育;实际;幼儿教育

1.“活教育”是符合生理学关于神经传输原理的

经过人体解剖学的分析,人的肌肉、骨骼的运动都是由大脑和神经系统控制和传输的,人的大脑接受到外界的感官刺激,如看到、听到、闻到或者摸到等,这些感觉都是由末梢神经经过神经系统的传递而到达大脑的,大脑会把这些感觉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具体的意象,之后大脑开始运作,思考这些意象应该作出怎样的反应,然后又通过神经系统把这样的指令传递到末梢神经,来指挥肌肉和骨骼进行活动.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理正是符合了这样的规律,他主张幼儿要在行动中学习,即要有切身的体验,如果想要学习某一样事物,则必须尝试去看一看、摸一摸等,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幼儿获得知识或经验不仅在教学活动中,即便是随意地接触都能使他们获得体验,然后依靠这些亲身体会到的感觉给大脑发出指令,这样的指令很确切,也为大脑的反应提供了更为主观和主动的信息.幼儿在懵懂中学习,他们的思维和动作都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容易注意力分散或遗忘,怎样给他们一个更为鲜明的学习方式,则应该鼓励他们要在行动,即“做”中学习.


2.“活教育”是符合幼儿心理特征的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的理论与杜威的思想不谋而合,杜威在其举世闻名的著作《主义与教育》中提出关于兴趣的三种意义:(1)活动发展的全部状态;(2)预见和希望得到的客观结果;(3)个人的情感倾向.幼儿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兴趣是关键,孩子没兴趣的事他们是不会去或者不会长时间的关注它的,杜威也提出,幼儿行为的发生,取决他对此事是否有兴趣;同时,幼儿在从事某事时,他会期望他所做的一切会带来或好或坏的结果,如果连这样的期冀都没有的话,那么表明他对此事毫无兴趣便不会继续了;评估某事物对幼儿来讲是好是坏,就是从兴趣点出发来考虑的,这是其能否吸引幼儿直观的情感倾向.

兴趣对学习意义重大.

空想与实践哪一样更能让学前儿童长时间关注?空想和实践哪一样更能更有利于让幼儿尝试分析其结局?空想和实践哪一样更能吸引幼儿?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比起聊天,幼儿却更喜欢玩手指;比起单纯的讨论,幼儿却更喜欢画画、剪剪、贴贴;比起在电脑上看图片了解大自然,幼儿更喜欢到野外去观察探索.因此,“活教育”更符合幼儿心理的发展特点,是一种适合幼儿的学习方法.

同时,学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分析学龄前幼儿的思维发展阶段的时候,他做了无数的观察、记录,大都是选取了幼儿活动的现场,他的伟大幼儿教育的理论也是在与幼儿一起不断做、玩和实践中得出的,因为只有在动态的现象中,幼儿的各种特点才会表露出来,他们的发展也更能清晰的展露.

3.“活教育”是符合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在古代没有机械帮助劳动的时候,主要是依靠人力和畜力,说到底就是“做”,人们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总结生产的经验,劳动方式的利弊,然后不断改进,发展生产力;而在工业时代到来后,虽然工作日益被机器所代替,但是其最终的操纵者还是人,人还是要不断的“做”.因此,行动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原因.一个人的生长是一次简短的进化演变,一个学前幼儿的世界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从懵懂到懂事,从孤独到得到朋友等需要不断的交往和行动,这也根本上肯定了“活教育”的原理,幼儿在认知、交往和情感各社会性方面的发展都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才能达到.

陈鹤琴先生从实践中得出的幼教理论是经过无数实践所证明的真理,广为各学前教育者不断推陈出新的理论依据,对于我们处于学前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来说,这样经典的理论对我们开展工作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事实也证明了是具有良好效益的.

3.1 在桌面游戏中幼儿的作品不断更新

每天早晨,幼儿来园后经过一些短暂的劳动之后,便会进行桌面游戏,我们会在各小组的桌上摆放各种玩具,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挑选着游戏,因为提供给幼儿的积木其操作方式和搭建效果各不相同,因此都需要幼儿在实际的操作中不断摸索其玩法,而且同一种积木的玩法又有很多种,比如,同一种插塑积木,它可以进行累高,可以进行平铺,也可以进行组合等,各种搭积木的方法完成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累高可以成为高楼,平铺可以成为道路,组合积木可以成为建筑物等.

3.2 绘画活动中幼儿的笔法的日渐熟练

学前阶段的幼儿手部小肌肉不是很发达,他们不能自如的握笔,流畅的画出线条,而且对于自己的想象也很难用画笔来表达.但是,在不断的画画中,幼儿对肌肉的掌控能力在加强,他们的画笔越来越听话,而且逐渐能一边想像一边作画,这样的成功我想应该归于“活教育”的原理.幼儿在画画,即“做”中不断体会画画的乐趣,他们从小心翼翼不敢画到大胆地进行构图,这样的飞跃是要经过很多次的尝试,不断的总结笔法和积累勇气所达成的.

3.3 幼儿动作的发展离不开动作

此处的“动作”是一个动词,学前阶段作为人一生中的第一个生长关键期,动作发展方面也是发展很快的阶段,从幼儿园小、中、大班幼儿的动作情况就很容易看出,那么,一名幼儿的动作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吗?回答是不完全的,试问一个从来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从来不做操孩子,他的动作是不会非常协调,非常标准的.因此,即使在同一个年龄段,各个幼儿的动作发展也是存在差异的.

因此,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我们给幼儿安排了丰富的体育活动,如早晨的听音乐做韵律操,基本动作:钻、跳、爬、跑等练习,走脚印、轮胎,甚至是玩大型玩具,其实都是在潜移默化中与幼儿一起进行动作的练习,在这些活动中,幼儿能锻炼自己的臂力、腿力以及身体各方面的协调性以及勇气和胆量,而这些进步都是在“做”中学习到.如果学习的主体不进行动作,那么任凭辅助者如何努力都是徒劳的.

3.4 日常生活中的各环节都有“活教育”的原理在指导

幼儿在幼儿园度过的八小时时间内,不光有游戏、教学活动、体育锻炼这些集体活动的内容,更多地被各环节的细小事情所充实,比如:小便、洗手、喝水、做值日生、午睡、用餐等这些小小的事项,都需要幼儿的亲身实践,从生疏到熟练地进行需要一个过程,而做了便会帮助他们学得更快,做得更好.同时,幼儿间还会互相学习,幼儿间的影响力有我们想到不到的强大的力量.

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原理的伟大之处是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学前阶段,从一个新生儿开始,幼儿需要了解自己的生存世界,需要学会生活的技能,需要知理,需要沟通情感,他们有太多的事要做,这些事都十万火急,一刻都不能等.他们用眼睛尽情地看,动手触摸,用耳倾听,把所有新奇的事物都收入囊中.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内,各环节的安排其实应该也必然是遵循了“活教育”原理的,无做不成事,在今后的带班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也一定会秉承这一理念,多给幼儿一些空间,多给他们的做的机会,那样他们学得也会更好,得到的益处也会更多的.

[责任编辑: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