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经济学》导学模式

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58 浏览:7995

【摘 要 】高校《经济学》课程必须克服以“讲”为主的模式,倡导以“学”为主的模式.导学模式通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四个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关 键 词 】经济学教学 建构主义 导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38-01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突飞猛进、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教育教学的新理论和思潮不断涌现,改变着人类的教育、学习和思维方式.高校教改也要顺应这一潮流,以转变教师教育理念促进教学模式改革,以改革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与能力教育.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一直以来,我国一些普通高校《经济学》课程的授课主要采用的是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这种传统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虽然该模式具有知识传播直接、经济和适合于显性知识教学等优点,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一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课堂讲授过多,甚至是“满堂灌”;学生被动学,学生自主学习少,积极思考少,老师多讲也是白讲,学习效果差.二是以课堂为中心,缺少与现实社会经济的联系.教师多关注知识点的掌握,忽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封闭有余、开放不足”的教学模式,不仅使经验与知识脱节,还导致学生理论脱离实践.三是以知识考试为中心,忽略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它也使得学生偏离学习目标,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落后的教学理念决定了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经济学》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学生对市场经济基本理论的认识,并培养学生一种经济的思维能力.教学实践表明,这些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仅仅靠老师“讲”是行不通的,更重要的要靠学生主动学,亲身体验,从“干中学”才能收到实效.因此,《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实施“少教多学”.具体来说,就是高校《经济学》课程,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变“孤独学习”为“团队学习”,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依据

《经济学》作为一个“泊来品”,它存在一个中国化难题,即如何“洋为中用”和“批判性吸收”,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以教定学””还是“以学定教”反映着两种不同教学理念,由此产生不同的教学模式.


20世纪初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杜威,就提出了“学生中心论”,以对抗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论”.20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又陆续出现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评价理论;这些理论分别从多个层面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科学性与必要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多种形态的教学模式.

现代建构主义学者古宁汉(D.J.Cunningham,1991)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建构主义理论告诉人们,知识不能通过教师的讲授而传递,学习者必须自己在真实情境里,通过自主学习、团队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主动进行意义建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主张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以使学生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经济学》课程的导学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多年来我们在《经济学》教学中尝试施行一种全新理念指导的导学模式.该模式是对讲授式模式的一种改造,其流程大体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

第一阶段,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不能简单等同于自学,其目的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在完成自学的目标进程中同时也培养了自学能力.教师要向学生阐明自学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学生制定自学计划,老师则编制导学计划,掌控好教学进度和学习质量.学习的资源除了教材以外,教师还应向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其它学习途径、资源.通常,校内外的经济学精品课程网站建立一些相应的学习平台和资源链接.此外,教师还应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学习内容存在的难点、疑点、重点,做到因材施教.

第二阶段,讨论交流.旨在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独立钻研,大胆创新的能力.团队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有机构成,也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补充.通过分组讨论可以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通过团队学习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并做到资源和成果共享.

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单向性的思维,很少有相互作用和反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经济学》的教学中,应加大课堂讨论的力度和广度,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的问题应是同学们关注的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通过讨论方式,帮助学生加深了对相关经济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阶段,启发指导.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要有的放矢,重点启发,相机点拨,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自求有得.教师的指导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应根据学生自学能力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为了做好对学生讨论的启发指导,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尊重学生.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是具有自我意识和尊严,需要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的个体.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求知的起点,是学习和发展智力的原动力,它对讨论的开展和深入有着直接的影响.

再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一些讨论的问题,为了寻找充分的论据,离不开事先的引经据典,但最有说服力的还是鼓励学生从实践中亲身找答案.

最后,重视归纳、整理,总结评价.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归纳小结,对讨论结果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加以综合.为了激发动机,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评价中,肯定每次讨论中成功的地方,表扬在讨论中有上佳表现的学生.

第四阶段,练习总结.通过练习、复习、小结、行为训练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体系中去,并自觉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行动.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业必须注意多样化,既有口头、书面,也要注重实践活动,在平时的作业中,我们还尝试:

1.加强阅读指导,开拓学生视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2.运用理论联系经济热点,在学生中进行小组演讲比赛,并指导经济论文写作.

今天的大学生视野开阔,他们普遍关心国内外大事,在教学中布置这样的作业不仅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