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的建议与

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252 浏览:142499

摘 要:本文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针对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强调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建议;思考

关于作文教学的课题研究数不胜数,同行们似乎对作文教学的见解一日比一日深刻,可一旦具体到课堂教学实践时,具体到辅导身边的学生时,却总感觉那么多正确的观点,竟然没几个能用上的,总感觉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太少.下面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小学作文教学谈几点建议和思考.

一、明确教学目的,培养兴趣为主,淡化写作技巧的传授

作文是什么?叶圣陶先生早在1924年所著的《作文论》开宗明义指出:“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遍愈好.有的并不是为着实际的需要,而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一己的遭历、情思、想象等等,发生一种兴趣,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根据这两个心理,我们就要说话、歌唱、做出种种动作,创造种种艺术;而效果最普遍,使用最便利的,要推写作.”由此可见,作文就是要传达自己的思想,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愿望,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话.张志公先生概括说,中学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是一个青年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般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内容正确,文从字顺,条理清楚,明晰确切,能够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有用的知识见闻、健康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而不是专门从事写作的文学家的文学创作能力.当然,也不应当排斥少数中学毕业生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活动的可能性,并且应当注意发现是否有这方面才能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谨记不使用中学生的习作标准来要求小学生,小学阶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热情和乐于用写作表达的兴趣.

二、多实践、多体验、多积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学生的劳动经验可谓是少之又少,学校出于安全因素的考量,不敢轻易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感受大自然.因此,绝大多数的学生思维过于天真,过于幼稚,大多缺乏必要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必须借鉴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模式,让学生亲自感受,零距离地积累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多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的表达中有更多属于其自身的独到见解.

需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人的经验积累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情感理解上还有一个消化融合的过程.为此坚决不能让学生在经受过某次活动之后,就立马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这就形同让学生把刚吃下去的东西给吐出来.如此,学生不仅会反感写作,也会反感由学校或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


三、合理利用学生手中的作文类辅导用书

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因此,小学生的行为更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反过来,小学生的不良情绪也最容易调整和引导.面对学生手中大量的作文类辅导用书,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首先,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选择作文类辅导用书,让学生明白:想要提高写作能力,更重要的还是要去实践、去观察、去思考和去阅读,而不是一味盲目地购写作文类辅导用书.其次,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使用作文类辅导用书,如以大声朗读、找出好词好句等阅读方式来使用作文类辅导用书.

四、教师要深入研究写作教学心理学,教学中采用平等交流的评价模式

教师在参加工作前,或多或少已掌握了一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工作之后更是积累了不少教师个体对心理学的感性认识.但这些仅有的心理知识和感性认识不够系统、不够详细,教师应该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积极地观察学生、思考学生、体谅学生,以求找出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对策.同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作文教学的目的,建议教师面对学生的习作所表达的观点或事件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用平等交流的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一来可以激发学生与教师交流的兴趣,二来可以缓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那种紧张厌烦的不良情绪,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五、教师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教师应该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尽可能减少自身的功利心,避免立竿见影的非分之想.某些教师会觉得在短期时间内,学生的写作水平一时还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从而影响了学业成绩,进而影响到了教师个人的考核和职称评定,从而不重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笔者认为,教师个人的考核当然要争优,但这些争优创先、职称评定和切实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两者互为促进,并不会有太多的冲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会促使教师自身不断地思考和学习,进而提高教师个人的教育素质,为个人的争优创先、职称评定奠定基础.只有当教师个人功利心过强的时候,两者才会有冲突,从而使教师违背基本的教育目标,违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从另一角度讲,教师个人的争优和职称评定只是沧海一粟,由于教师自身功利的动机,造成不合情理的行为,影响一个班几十个甚至更多学生的未来,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