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元化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208 浏览:108806

【摘 要】新时期文化多元化的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价值取向、观念意识等都发生较大变化,给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带来新挑战.文化多元化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及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我们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潮,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思想阵地的指导地位,依托网络资源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 键 词 】文化多元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及应对

一、文化多元化的内涵和实质

(一)文化多元化的内涵

多元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文化多元化是指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构成人类群体和各社会的独特性及其全部独特性所构成的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对此学术界有不同的解释.它不仅仅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存共荣,而且它也意味着在某一单一民族国家中的传统文化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宽容以及必要时的吸收.尤为重要的是,文化多元化是一种新思维,它要求人们从传统的一元式思想方法转变到多元式思想方法,从绝对论转变到相对论.因此,一些学者认为,文化多元化指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共存的一种状态,即在同一时间,国家或民族、同一个社会中存在多种文化,它们之间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状态.并指出,文化多元化按照不同的划分方法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一些学者认为,文化多元化是指各民族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类型.有形的包括饮食、建筑与民族文化相联系的历史文献.无形的包括传统习惯、生活方式、信仰意识和思维、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等.

(二)新时期文化多元化的实质

文化是个整体性概念,它由表层结构与文化核心(即深层结构)构成,二者在文化整体结构中的作用与地位是不同的.构成文化核心结构的是在全球性范围内将不同国家、民族、社会文化区别开来的文化的根本特质,即涌动在每个国家、民族的心中、体现着不同国家、民族特性的东西.它既是一种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同时包括价值倾向、民族信仰等.文化核心隐藏在表层文化的背后,体现着国家、民族特性,具有一定超意识形态的特质和稳定性.

我们可以看出,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每个国家、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而每个国家、民族文化的核心是蕴涵在文化深层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正是国家、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养成了不同国家、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以及生活方式等,从而使各国家、民族文化保持稳定性、独特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多元化的实质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二、文化多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

文化的多元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文化的多元化导致了价值观形成的多元化,部分大学生出现了意识形态逐渐淡化、信仰的迷茫疑惑、道德失范等等状态,因此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一)文化多元化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

理念是人们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以及所持的思想观念,而教育理念指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只要有教育行为发生,便有一定教育理念在起作用.而教育理念一旦形成,便会成为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主导以及强调师生统一性的教育理念.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个性的不断发展,高校原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存在的物质基础和根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归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然而,多年来,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社会本位的教育理念,突出其社会意义和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怎么写作的功能,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代表和灌输社会整体意志和需要,学生处在被塑造、被灌输的客体地位,难以获得主动、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种失去了主体支撑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适应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日益彰显的主体性发展要求,难以获得长远、坚实的发展,随着文化多元化和价值观多样化的不断发展,以社会为本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面临着严峻挑战,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高.

(二)文化多元化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文化环境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校园文化毋庸置疑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相对稳定和独特的文化环境系统,即高校文化环境.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指高校校园中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场所.如学校、班级、校园组织、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等.校园环境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环境的要素包括校园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制度环境、人际环境和虚拟环境等五个部分.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由于不同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的冲击和影响,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环境.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不同民族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融入校园,相互之间发生着的碰撞、交流和交汇,这影响着高校的育人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极为广泛、复杂的系统,它是由不同层次的环境因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体.为此高校校园环境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而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最为激烈的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进而关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兴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探索、研究,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真正效果. (三)文化多元化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我国明确指出,新时期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时期是个体逐步从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期,也是个人价值观形成、发展,个人走向社会的关键期.我们必须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重新纳入高等教育计划、加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一致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价值观趋于多样化,这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必然受到巨大影响.文化多元化使得价值观的多样化,给予高校大学生较多的自由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价值取向和选择的机会.文化多元化给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可以吸收各种文化之精华来丰富和完善自我;同时,西方文化中关于个人主义、抽象的、自由思想、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等不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思想观念的养成.

三、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探讨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体现,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奋斗的思想基础,是大学生的主心骨,同样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使发展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前进方向,并提供了发展动力.高校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地融人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当中,关键的是在启发和促进青年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以图文并茂和实物场景配套的见识实训教育,使青年大学生达到一见便知,一看便明,一接触便清楚的教育效果.


(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思想阵地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是我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提供了科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高校大学生思想.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支流与主流,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并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高校大学生,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的作用,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高校大学生行动的指南.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方面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为多元文化背景下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主导思想.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保证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

(三)依托网络资源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随着科技发展、社会的进步,网络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充分发挥和利用信息网络优势,开辟、拓宽、净化和占领网络阵地,以取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面对新形势,与时俱进,建设一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革命红站,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切实维护网络安全.要网络媒介的研究,充分利用网络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从理论上、实践上解决大学生思想观念、思维意识、生活、学习的矛盾和问题,积极利用网络手段开展相关理论工作,占领网上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