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对新时期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72 浏览:13537

[摘 要]在《实践论》中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批驳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危害,为端正全党思想、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时至今日,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要以《实践论》的基本思想为指导,大力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关 键 词];《实践论》;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赵君,桂林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李营歌,桂林工学院人文社科系2006级硕士研究生.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10-0018-03

的《实践论》从哲学高度论述了人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和一般规律,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我党工作的基本原则.我们要深刻理解《实践论》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为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一、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正确把握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首先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农民,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相对落后,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弱,而且当今农民群体已发生了阶层分化,农民的利益关系变得复杂化、利益矛盾尖锐化,这些无疑给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其次是农村教育环境具有复杂性.农民忙时干农活,闲时外出务工,加上农村的教育文化设施落后,信息反馈不灵敏,农民受教育的时间难以得到保证.第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制不健全.大多数基层领导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思想教育,党员也不能有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就要求基层领导要以《实践论》为理论基础,因地制宜,采用适合新时期农村特点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实践论》的基本思想和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前提和基础.在文章开头就指出,马克思以前唯物论的缺陷就在于认识与实践相脱离,不能了解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更不可能在认识论上发生彻底变革.相反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产实践活动是人首要的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人类也在这种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获得自身的发展.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下生存,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活动,都离不开人.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只有从实践中得出的认识才是有根据的认识.若凭主观经验或照搬书本就会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这些主观主义思想没有生存的土壤,因此是不能指导革命实际的,也是我们所反对的.

2.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又怎么写作于实践的.这种能够怎么写作于实践的认识是一种理性认识,是人们在头脑中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从而得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也说: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理论是源于实践的,只有亲身投入实践,才能获得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否则是没有办法解决的.然而,人的生命和力量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必躬亲,必须借助于前人的优秀理论成果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革命实践,就会使革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如果把个人的经验当作理论来指导革命,就会把革命引向歧途.没有实践的理论就会变成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可见,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感性认识达到的理性认识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能成为真理,不是凭人的主观感觉所决定的,而是需要把它放回到实践中去检验,看是否符合预定的目的.如果预定的理论、方案在同一实践过程为事实,这种理论就会成为客观真理,这个认识过程也就随之完成了;如果这种理论经过实践检验与客观现实不符合,则还需要继续认识,不断纠正错误认识,最终获得真理性认识.

4.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一起的,完全离开具体历史条件的实践和认识都是不存在的.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因此,人类的认识是一个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呈现出不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螺旋式上升状态.中国不是天生就有从事革命和建设的经验的,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认识真理、运用真理、发展真理,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因此,我们的思想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僵化,更不能不切实际地超前,否则就会导致右倾或“左倾”,我党在战争年代就吃了不少这样的亏,我们必须时刻引以为戒.

三、《实践论》对做好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一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发展问题在认识上的飞跃,是我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为总书记的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农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打破了过去只强调生产关系变革的传统,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发展道路.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思想促转变,以转变促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呢我们需要很好地研读《实践论》,把握其对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

1.《实践论》是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我们从事任何实践活动,都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当前我们在农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需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运用科学的理论来发挥自己的先导作用.但是目前因为历史、经济等原因,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比之学校、企业较为薄弱,农民的知识水平、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基层领导自身学历不高,认识上存在偏差,为追求政绩,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加上农村缺乏专门的理论研究机构,导致他们理论基础薄弱,视野狭隘,工作疲于应付,缺乏主导性.鉴于此,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重视理论的学习,不仅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应学习关于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知识,更要好好研读《实践论》,充分认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构筑坚实的理论基础,减少工作的盲目性.

2.《实践论》提供了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为了让农民及时地了解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在农村大力进行理论宣传,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来讲,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新农村建设要求中,乡风文明是灵魂,它主要是指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社会风气健康向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逐步适应农民需求.在农村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首先要加大投入,完善广播、电信及网络设施,充分占领基层宣传阵地.其次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传统教育只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视了对农民的理想信念教育,导致农民信仰缺乏,从而为封建迷信思想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丰富教育内容,就要在农村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要进行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农村中形成互帮互助、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和文明健康的公民意识.最后,要运用多种载体进行宣传教育.除了运用报纸、广播等宣传工具外,还要通过开展农民易于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活动进行教育,寓教于乐.在农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即理论教育一定要与现实相结合,党的方针政策教育要与农民生活中的难题相结合,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法和单纯说教法.因为农民的文化水平有限,对理论的理解能力也有限,他们更关注的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实实在在的利益.理论即使再生动,但如果反映不了农民的心声,解决不了农民最关注的现实问题,也不会对农民产生教育作用.而且时间久了,也会使农民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排斥心理.这就要求基层干部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力戒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也提到: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实做深做活,更好地宣传动员群众,引导教育群众,帮助怎么写作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就要深入农村,了解农民,根据农民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与农民进行交流,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因势利导,做群众忠实的听众和朋友.对农民提出的问题,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一定要给农民一个答复.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密切干群关系,树立干部形象,有效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3.《实践论》确定了检验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与否,还要放到实践中去检验,看是否通过理论宣传、具体说教使农民的思想素质得以提高,生产生活得以改善.为了提高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我们还必须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实践能力.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靠基层干部去做,基层干部的思想素质、工作作风和业务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为此,要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专兼结合、结构优化、相对稳定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基层干部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基层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此外,还要抓好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从而带动农民形成致富光荣、共同富裕的集体主义观,不断改善农民的精神面貌,更好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去.

总之,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时刻以《实践论》为理论指导,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业务工作相结合,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责任编辑:荷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