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进“”会风的建议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729 浏览:94845

每年一次的“”将要召开.今年“”与往届不同,正赶上换届,又是在十八大之后公布《八条规定》、抓改进作风之际.如何改进会风,上下关注.

发言时请不要表扬领导

往年开会有这样的现象,一些来自基层的代表发言时总要借机表扬一下领导,且这种表扬,已成定式.如果是最基层的人发言,就不忘把上面的各级领导都一一表扬到.说他们如何辛苦,为基层办了多少好事等等.如有领导在场,就会说,自从您去视察后形势如何大好,您走后我们坚决贯彻您的指示云云.还有的,不忘在更高一级领导面前表扬自己的顶头上司.如省委领导在场,一定会说我们县委、市委领导如何好,给人的感觉是在替领导拉票、说情、捧场.更尴尬的是,被表扬的领导往往在场,有的坦然受之,不觉脸红,有的虽觉不妥,面对表扬,也未能当场制止.

开会并非不能表扬,做得好就肯定,也是一种实事求是.但“”是国家最重要的政治活动,是议大事,商国是,若有褒奖也是对事不对人.在这个场合借机表扬上级,极不严肃,是一种不良会风.对下级来说有讨好之嫌;对上级来说是甘受恭维,是一种精神受贿.从这个细节反映出无论说者、听者都没有真正把自己当成一个人民代表,还是有民与官、上下级的区别,人代会成了三干会.况且,就算是在三干会上,大家坐在一起也是竭诚议事,检讨工作,没有必要来什么讨好.

同志指出:“改进文风会风,要努力活跃党内生活,扩大党内,大力倡导独立思考的风气,创造鼓励讲真话、提倡讲新话的宽松环境.”我们党的历史上曾有过非常好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与集中,同志式的平等,坚持原则,坦诚共事,知无不言等等.可惜这种好传统却在慢慢地消解,封建依附、媚权媚俗、吹吹捧捧的作风悄然抬头.俗风既久,已习以为常.如所说,像京剧《法门寺》里的贾贵,站惯了不敢坐,当了代表还是直不起腰.而在领导这一方最难的是放不下架子,丢不得面子.但这种事关键还是在领导.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提醒:“因为胜利人民会感谢我们”,要坚持“两个务必”;五九年庐山会议上张闻天又指出:“不要怕没有人歌功颂德”.昨日警钟,声犹在耳.

十八大后刚过,在中纪委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有与会者发言,一开口又是“尊敬的××领导”.主持者立即打断,示意不要这样,有话直说.虽是小细节,舆论振奋,一时传为美谈.

“下团”开会咋就这么难

每年“”时有一项内容是领导分别下团参加讨论.但实际上这一天领导人并没有下到代表团的驻地去.而是一大早用大轿车把全团人马从驻地拉到人民大会堂里,临时布置一个会场,请领导来出席.散会后再用车把代表送回驻地.这本来是一件又平常又简单的事情却搞得这样复杂.领导一人一车去“下团”,变成全团兴师动众去“上堂”.

这是一个小小的细节,无关会议内容,但事关会风、党风、工作作风,影响不好.细析其理有三.一、在代表会上,代表是会议的主体,代表人民.这是一件很严肃、神圣的事情.从党的传统来讲,我们平常总说为人民怎么写作,人民是上帝,是父母等等.而此刻正是领导俯身躬听人民声音的最好机会,应该毕恭毕敬,到会问政、下团问政.何况许多领导本身就是代表,是所在团里的普通一员.二、据说这样做是为了便于安全保卫.大会的安保工作已经尽善尽美,如果下团都不安全,又如何下乡?我们党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会场都不能深入何谈深入基层.三、这样做的结果,虽方便了领导,但劳顿了代表,增加了扰民.试想,本来领导一人一车到团里去开个会,惊动很小.现在反过来要用三、四辆大轿车拉一个代表团的人,呼啦啦地横穿北京,又要牵动多少工作人员.何况一共要有三十多个团呢?沿途交通管制,影响市民的正常出行.时间花在路上,也很不合算.


作风问题本来就是细节问题,要从小处着手.所谓耳濡目染、防微杜渐、谨小慎微都是指的从小处抓起.得人心者得天下.“”是一年一度的最大的国是大会、人才盛会、展示人心的大会,也是政治家表现自己风采的舞台.无论从中华文明史还是党史的角度,我们都应该发扬传统,改进作风,调查研究,谦虚谨慎,如履薄冰.(责任编辑/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