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医学古籍其独特的医学文化

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97 浏览:11994

摘 要:本论文简要介绍几部藏族医学典籍,此后作者就《四部医典》这部医学文献作了重点的论述.文中以《四部医典》为例来论述藏族独特的医学理论和诊断方法.藏族独特的医学文化成就是中华民族医学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 键 词:藏医学古籍《四部医典》

1藏医学缘起

藏医藏药已有16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藏族先民就认识到某些动、植物和矿物有解除人体病痛的作用,在藏族群众中很早就流传“有毒就有药”的说法.藏医学在雪域高原的特殊地理环境下孕育、发展和完善.据《玉妥·云登贡布传》记载,西藏最早流行的一种医学叫“本医”.当时藏族医学还没有系统的理论,主要靠放血疗法、涂摩疗法、酥油止血等比较原始的治疗方法.

藏医学文献异常丰富.藏族学者根据藏文献的内容,创立了“十明学”,其中“医方明”是“大五明”之一.医方明(“禁咒闲邪,药石针灸”)即医药学,论述所治疾病、能治药物、医治的手段、施治医生的科学.【1】藏族医学形成于吐蕃时期,先为零星,后集大成.下面先介绍藏族几部医学文献.

2藏族医学古籍举要

纵观藏医药发展历史,藏医药学著作有两百余部藏族医学文献,藏医药学古籍异常丰富,下面选代表性医学古籍文献作简要的介绍.

2.1《门杰钳莫》古籍介绍.

《门杰钳莫》(又称《医法大论》).根据《吐蕃王臣记》等史籍的记载,松赞干布641年迎娶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大批书籍,其中就有“医方百种,诊断法五种,医疗器械六种,医学论著四种”.文成公主入藏带去的医书,其中就包括中医大典《医法大论》.七世纪中,由马哈德瓦、达马郭嘎等译成藏文,书名为《门杰钳莫》.此书中系统介绍了中医的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中医的阴阳五行,营卫气血,五脏六腑等学说.《医法大论》对藏医药有较大的影响,可惜原书已失传.

2.2《无畏之武器》古籍介绍.

唐朝著名中医韩文海参与编译过医学著作《无畏的武器》这部书.韩文海是为赞普松赞干布治病而来的汉地著名中医.韩文海到吐蕃后,即把具有中医特点的《大小汉医医疗术》翻译成藏文《甲解妥普切琼》.他与印度医生巴拉达扎、波斯医生加林诺共同编成一部综合性医书《无畏的武器》(藏语名《敏吉拜林卡》).该书共七章,吸收了中医、印度医学和波斯医学的内容,是古代各民族医学经验之集成,该书吸收中医学的内容最多.松赞干布曾明令吐蕃所有医生传习,该书流传甚广.可惜的是:《无畏的武器》与《医学大全》一样均失传.

2.3《月王药诊》古籍介绍

《月王药诊》又译为《医药月帝》,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藏医学经典著作.8世纪,赤德祖赞与唐王朝联姻,金城公主人藏时又带去各种医学典籍.汉族医僧摩诃衍和藏族大译师毗卢札那在综合这些医学著作译稿的基础上,编译成一部综合性医书——《月王药诊》.该书在吸收了国外和汉族等国家和地区的医学精华基础上,并结合藏地医疗实践而编撰的一部医学著作.

《月王药诊》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藏医学著作.书中记载的藏药780种,包括植物药440种,动物药260种,矿物药80余种.而到《四部医典》问世之时,其中所载的药物已达到1000种以上.6~9世纪中叶是藏医药学史上的关键时期,虽然此时的著作大都是藏医学与医药学的合著,但为后来的藏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该书论述脉诊时,将脉象分为寒、热性两种.书中有五脏脉象及通过脉象来识别人体疾病等内容.总的看来,《月王药诊》以汉文医学著作为蓝本,有译有编,这充分反映了藏医和中医、印度医学的历史渊源.

2.4《蓝琉璃》古籍介绍

《蓝琉璃》由第司·桑吉嘉措于1689年编撰完成,系《四部医典》全部章节的注释著作.该书对《四部医典》作了1200多条详细的注释,这是对17世纪以前藏族传统医学实践经验和医学理论的整理和总结.历代藏族医学工作者均把《四部医典》奉为藏医学的必修教科书,而把《蓝琉璃》奉为最“标准”的注释本,将其比作与宝石琉璃无二的珍宝.因此,有人认为,“如果说《四部医典》是一把金锁的话,那么《蓝琉璃》就堪称为打开这把金锁的金钥匙【3】.

2.5《兰塔布》古籍介绍

《兰塔布》又名《门阿兰塔布》,该书是由第司·桑吉嘉措于1691年撰写的.《兰塔布》是一部具有巨大影响的临床学专著,它是《四部医典》之后又一部伟大著作.该书是针对《四部医典·秘诀医典》进行注释补充的医学著作,全书共133章.该书以进一步充实丰富了“粘”疫症的理论.全书以病因、三邪症(隆、赤巴、培根)、热症、“粘”疫等为主要内容,并就在藏族地区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做了详细论述.

18世纪中叶,《兰塔布》及其注释著作《金钥匙》与《四部医典》一起被译成蒙古文,深受广大蒙医药工作者的欢迎,并成为医家进行临床实践的理论指导.

2.6《晶珠本草》古籍介绍

该书又名《药物学广论》或《无垢晶串》,它是由著名藏医学家帝玛·丹增彭措所著.该书对历代藏医药书籍中的记载作了考证,约于1732年成书,1740年木刻版印刷本而留传后世.

《晶珠本草》分上、下两部.上部为歌诀之部,以偈颂体写成,对每种药的功效进行了分类概括论述;下部为解释之部,以叙述文写成,分别对每种药物的来源、生境、性味、功效加以叙述.书中上部13章为总论,下部13章是分论.书中记载的药物有2294种,它是藏医典籍中收载药物数量最多的一部著作.

《晶珠本草》可贵之处不仅是对以往医书中记载的药物全部收录,而且还纠正了历代本草中记载的谬误.该书对药物的分类方法是比较科学的,至今在植物分类学、动物学、天然药物学的分类方法上仍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晶珠本草》是一本可以和《本草纲目》相媲美的藏药学经典著作,是藏族医药史上影响最大的药物学专著.2.7敦煌藏医文献介绍

藏族的医学文献散落在民间的已难明下落,值得庆幸的是在敦煌藏文文献中有大量发现,显得十分珍贵.

2.7.1《P·T·1057号文献——藏医医方杂集》.

该卷共208行,文字有藏文厘定前的一些特点.内容包括36个医方,分别医治流血不止等药方.其中有些医方与中医相似,有些纯系土方,有些则为汉地闻所未闻,甚是奇特.文献开头“抄自医术文库之遍验医方”可视为文献原名.

2.7.2《P·T·127号文献——藏医灸方残卷》.

该卷有184行,文字有厘定前的一些特点.所录内容,灸治范围甚广,对人体上下内外一百多种疾病(包括内脏、五官、、血液、皮肤、牙齿、毛发等疾病)的具体症状、灸疗穴位、操作方法以及灸愈所需的次数,均作了具体说明,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3《四部医典》及藏族医学理论

3.1《四部医典》介绍

《四部医典》(藏名《华丹据悉》),该书是藏医学中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是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元丹贡布用藏文著成.

《四部医典》几乎囊括了藏医学体系与理论实践的全部内容,它吸收了《医学大全》、《无畏的武器》和《月王药诊》等藏医著作的精华,并总结了藏医药的临床经验.因此,《四部医典》堪称为藏医学“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总汇.宇妥·元丹贡布也被藏族人民尊称为“医圣”和“药王”.

3.2《四部医典》基本内容

《四部医典》全书由四部分组成,共156章.全书正文基本上是用九字一句的藏文写成的韵体文.该书内容十分广泛,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内容:一是基础理论;二是生理和解剖;三是疾病的诊断方法;四是治疗疾病的原则和方法;五是药学的基础理论和用药原则.《四部医典》奠定了藏族医学的理论基础,后代的藏族医学家对该书曾做过很多注释本.这部权威性医学著作代表了当时吐蕃医学的最高水平,至今仍然是藏医学工作者必读的经典医著.

3.3藏医学基础理论与诊断法

藏医学具有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它不但有系统的理论,而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藏医学是我国少数民族医学中最为完整的医疗体系之一.藏医学认为隆、赤巴、培根这三种因素(即三因)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同时又是人体生命活动不能缺少的能量和基础.在正常情况下,三者之间是平衡和协调,这种状况下人是健康的.如果三者中的某一种或几种由于某些原因出现了偏盛或偏衰的情况,原来的平衡和协调状态遭到破坏,这时身体就处于病理状态.要想恢复健康,就必须设法纠正偏盛或偏衰的状态,重新恢复三者原来的协调.


隆、赤巴、培根三者有着各自的特性和功能,相互依存,彼此制约.“龙”的功能是主呼吸、肢体的活动、血液循环,五官的感觉、大小便的排泻、帮助分解食物并输送饮食精华.如果隆的平衡失调,就会产生各种疾病.“赤巴”(胆)的功能是产生热能,维持体温、增强胃等功能.赤巴失调就会产生症状为身热、皮肤、呕吐下泻、腹部胀满等的各种疾病.“培根”可以调节消化及水份代谢,影响人的体重和性情.如果培根失调,则可引起脾、胃等消化系统疾病和体液失调等各种疾病.藏医学认为人体有七种物质,即乳糜、血、肉、脂、骨、髓和精,它们均可在赤巴产生的热能作用下,变成“精华”,精华散布全身,使人发育、成长、保持健康.而人体三种排泄物(粪便、尿和汗),可以通过它们将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

人在正常情况下,三大因素支配着七大物质基础及三种排泄物的正常运行.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使三大因素失去平衡,将导致疾病的发生.

此外,在诊断学方面,藏医除了采用汉民族地区的望、闻、问、切等诊断法外,藏医学还有可堪称一绝的尿诊诊断法,如辨别尿的颜色、泡沫等来诊断辨病.

总之,藏族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代表.这些珍贵的医学古籍中包含着比较完善的医学理论体系,这是难能可贵的.因此,我们要保存和利用好这些医学古籍,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