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出口贸易业务中的主要风险与防范

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703 浏览:22185

近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蓬勃发展.据海关统计,2004年全年我国对外贸易额高达1154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7%,净增3037亿美元,相当于“入世”之前2001年全年贸易规模的2.3倍.2004年当年进、出口贸易规模分别突破5000亿美元,其中出口5933.6亿美元,增长35.4%;进口5613.8亿美元,增长36%,全年实现贸易顺差319.8亿美元.

目前,我国已进入加入WTO的后过渡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展开,国际市场将为我国外贸企业提供更多的贸易机会.但这机会中也潜伏着更多的贸易风险.近年来,我国进出口业务中的风险帐甚至坏帐不断增加,不仅造成了明显的利息损失,从长远来看,还将影响外贸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识清进出口贸易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是极为必要的.

进出口贸易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在进出口贸易业务的实际操作中,通常要经过业务洽谈、合同签订、货物交接、支付结算这样一个基本流程链.在这一过程中,既可能产生业务流程链外的风险,也可能产生业务流程链中的风险.本文将进出口业务中的风险划分为以下几种:

一、合同风险.一份贸易合同,贯穿整个进出口业务过程,因此合同具有总揽全局的地位.合同风险涉及的范围很广,首先是贸易双方在洽谈业务时所处的贸易环境可能使合同利益失衡而带来风险.若产品供大于求,在合同条款谈判过程中,进口方更具有主动权,从而进口方会在产品、产品质量上要求更为苛刻,或是在交货时间、结算方式上迫使出口方做出让步等,显然,合同利益会偏离出口方;反之亦然.其次是合同条款内容上的缺陷导致风险.这主要是指合同内容是否完整全面,文字、术语等表述是否准确无歧义,合同所规定的各项手续的日期是否合理有效等.若合同疏漏了保险、索赔、仲裁等方面的条款,或者对主体双方权利义务规定不明确,或是文本不规范,都有可能使合同无法顺利执行,给外企带来风险.另外,还有因为合同主体一方恶意行骗产生风险的情况.

二、市场风险.受各国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法律、以及社会人文等因素变化的影响,给外贸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就是市场风险.风险是最典型的市场风险.商品直接关系到贸易双方的利益,因此也往往是双方争议的焦点.但贸易随合同而定,实际却随市场波动,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了风险的产生.如2004年9月21日,由于台风破坏了美国的咖啡豆储藏仓库,国际市场哥伦比亚咖啡到岸价当年已上涨超过10美分,达每磅0.8213美元,创近年来最高水平.汇率的变化也会给外贸企业带来收益损失的可能性.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经济集团与跨国公司遍布全球,国际市场格局的不断变化将影响国内市场的发展,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将使外贸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

三、信用风险.这里的信用风险既包括合同项下的信用风险,也包括支付结算时因商业信用及银行信用问题造成的风险.合同项下的信用风险是指客户不遵守合同约定行事,不履行合同义务,从而使合同不能顺利执行,给外贸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支付结算是进出口贸易业务链上最关键的一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支付结算工具日渐增多,这给贸易双方带来了周转与交易的便利,但由于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风险的存在,其中也潜伏了风险.以托收方式为例,若写方违约,拒绝赎单,卖方便无法收回货款.当今的国际贸易,早已不是以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实质上已经是一种“单证贸易”,进口商若能设法骗取提单,便可提货;而若出口商向银行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之间没能做到“单单一致”、“单证一致”,出口商就无法结汇,无法收回货款,甚至货款两空.

四、其他贸易风险.在进出口业务操作中,还有一些外贸企业没能预知的、来自于企业外部的、不以企业及其业务人员意志为转移的因素,会导致企业资产承受损失的可能性,我们将其称为其他系统风险或固有风险.如货物运输风险.货物在运输途中可能遭遇人们无法预料的灾害性天气或货物被盗窃、丢失、损坏、锈蚀、灭失等,或是选定的运输方式或承运公司不恰当,不能安全快捷、节约又及时地运送货物,或是由于政治原因不能顺利通关等,都将引起贸易双方利益的潜在损失.再如非关税贸易壁垒风险.一国的关税水平是透明公开的,但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关税水平逐渐下降,各国都变向地采用环境标准、技术标准、卫生标准以及各种认证等非关税手段,来实现对本国企业的保护.对我国企业而言,这是一个弱势,这类灰色壁垒造成的风险是很高的.另外,市场的过渡或恶意竞争,以及战争或外交的影响,可能导致贸易条件发生突变,从而可能产生合同被毁、货物拒收、货款损失等连锁风险.

主要风险的防范措施

外贸企业可以结合风险转移、风险吸收、风险回避、风险中和以及风险分散等原则,采用以下防范措施,将贸易风险降到最低线.

一、提高进出口贸易风险防范意识.外贸企业要进行风险管理,首要问题就是更新观念.要培训进出口贸易业务人员,使其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知识与进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使之能有效识别每一项业务中存在的风险;要定期或不定期结合贸易风险案例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在相互学习过程中,提高风险分析、风险提取等业务素质;要为业务人员提供到学校再教育机会,或派他们出国考察,及时了解相关贸易政策,丰富其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提升科学的风险防范理念和业务能力.

二、审慎研究合同的签订与执行,规避合同风险.合同是每一笔业务的展开、延伸和终结.它的签订固定了贸易双方的合作关系,是双方履约的尺度凭证,也是经济索赔、贸易纠纷、依法诉讼的主要依据.因此,合同风险的防范是进出口业务风险防范的关键.业务人员在商议业务时,要充分了解自身企业所处的贸易地位,尽量掌握谈判的主动权.在签订条款时,因本着极度审慎认真的态度,做到合同形式标准规范,条款内容完整无误,语言表述简单明了.合同条款签订后,要及时报送相关人员审核、审批.要跟踪合同的执行情况,谨防对方利用合同中任何条款的变更欺诈行骗,一旦发生意外情况,也应处变不惊,认真调查、科学分析,以最小的代价化解合同风险.

三、建立自己的信息情报系统,降低市场风险.引起市场风险的因素极其丰富,对它的防范是进出口业务风险防范的一大重点.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获取快速且渠道多样.但各类信息都会具有一定的不完全性、不准确性、不对称性,特别是信息的时效性,都有可能导致外贸企业在决策上出现失误.因此,要建立自己的信息情报系统,全面展开对国际国内市场的调查与研究工作,及时了解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政策动向,及时掌握消费者偏好、产品供需状况以及外汇市场等的变动情况,及时反馈这些信息,并经过加工整理,研究各项风险因素可能导致的风险事件,让企业能尽早展开套期保值等业务来中和市场风险.同时,通过建立企业内部报告系统、信用情报系统和资信调研系统,把国际国内市场情况、客户信用、业务流程等信息情况,汇集、分析,并做出正确的评估,为企业内部相关部门选择市场以及企业的下一步决策提供支持.

四、完善信用管理体系,弱化信用风险.此前,我国外贸企业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一直是进出口业务风险防范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在出口贸易中,我国外贸企业因诈骗而受到的损失是很大的.所以,今后我国要新增设信用管理部门,从规范客户资信管理体系入手,多角度、多方位、动态了解客户状况,统一整理分析客户信息资源,评定客户资信类型或等级,并随所掌握信息的变化及时更新评估结果,尽量做到知己知彼.接着要完善客户信用控制体系,对不同资信类型或等级的客户应在预付款、信贷担保、货款拖欠时间等方面予以不同的对待.特别是在出口贸易中,要努力提高对应收货款的管理水平,不但要落实货款结算的责任与任务,还要重视应收货款的流动性以及对实际成本的核算,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追款进行全程风险控制,防止坏帐形成或陷入贸易骗局.另外,外贸企业可根据具体贸易业务情况,选择出口信用、出口保理业务或是承兑交单项下的银行保兑业务等方式来降低信用部门造成的收汇风险.

五、适当、及时投保,防范运输风险.进出口业务中货物的运输多数是运输路途远、运输时间长,程序复杂,环节众多,是一些固有风险或恶意风险的密集段.所以,在运输途中对货物进行适当、及时的保险是十分必要的.由于货物的运输过程是贸易风险由出口方向进口方转移的过程,原则上应有进口方投保.那么出口方应及时通知进口方货物备齐并告知其装运时间,方便进口方及时投保.当然,也可委托出口方代为投保,但双方应明确投保的范围、投保的险种、保费的多少等问题,以免风险发生后双方逃避责任.值得注意的是,装运前,双方应做到对装运条款规定的装运时间、装卸地点、分批装运、转运等理解一致.同时,租船方应租用资信度高的船公司的“适航性”船舶,外贸企业要备齐各项单据及凭证,既防范运输途中的风险,又保证顺利通关.另外,我国企业应警惕非关税壁垒所引发的贸易风险.我国企业一方面要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要注意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商品的不同标准,适时适地进行出口,有效避开灰色壁垒风险.还需要密切关注时事政治与经济形势,做好进出口业务中有关固有风险的防范工作.(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