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改革的主要矛盾其主要方面

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742 浏览:131745

摘 要:自十八大以来,金融改革就已成为了当前研究的核心问题,虽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已开始研究金融体制改革,并在本世纪初,我国传统四大国有银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但是从改革的具体发展来看,却依然没有摆脱国家控制的基础,也就是改革不够彻底.而如今改革的春风再次吹来,那么研究当前我国金融改革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本文研究重点所在.

关 键 词 :金融改革 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

1.引言

金融业作为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想要在短时间里彻底放开宏观调控,将传统四大商业银行放归于市场,极其容易产生不适应性,届时经济将会出现巨大的波动,甚至会引起金融危机,所以改革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但是在这个原则下,自从我国商业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革之后,虽然从体制上开始走股份制改革,但是银监会以及央行对于四大国有银行依然有着巨大的引导权力,比如银行利率的标准、存款准备金率等都是受到央行的控制,四大银行并不能够通过放开利率来进行市场竞争,而且银监会对于银行牌照的限制,又让很多民营资本不能够进入金融行业,这同样也让股份制的银行依然享受计划经济时代的优惠措施,没有竞争之源的金融业,自然改革举步维艰,这也是当前金融改革所面临的矛盾之源.


2.金融改革当前改革的主要矛盾

对于当前我国金融改革主要矛盾的判定主要是源自于人们对改革起点模式不同的理解以及对过渡模式不同的评价和对改革目标产生不同的设想.从方法论的角度上来分析当前我国金融改革的主要矛盾,并将这个矛盾放入到恰当的位置上,很明显会影响到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同时也会影响到金融系统改革的深度.长期起来,我国金融改革采用的一种以保证金金融体系正常运行不至于发生中断和混乱为前提的改革方式,采用的是攻取,实现增量改革的渐进式改革.这种渐进式改革一度被很多业内专家感到疑虑,甚至反对,不过当看到我国三十多年的经济改革所采用的渐进式改革模式,让这些曾经的迷茫人士开始逐渐改变.同样在渐进式的改革模式中,金融体制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关系也开始呈现出来,改革的复杂程度以及风险成本也能够得到初步控制,也正是如此国有银行的改革也逐渐演变成金融改革的主要矛盾所在.

尽管这种思路敏锐地指出了当前金融改革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当金融市场核心的国有四大商业银行还没有成为独立货币资金经营者,甚至还没有从薄记部门的地位中脱离出来,这个思路显然又变得非常超前,这种将金融改革的主要矛盾当成金融市场改革困难重重的思路显然有点为渊驱鱼的意味.而随着市场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开始转型的今天,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革新已经迫在眉睫,在这种背景下,土地流转改革又进一步提到改革议程,在这种背景下,既要面向市场竞争,又不愿意脱离传统体制的改革实践,就一定会因为没有把握解决主要矛盾,进而导致改革转型的失败.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金融改革之初,就在三年治理整顿期间让改革逐渐弱化,甚至呈现排斥市场机制的情况出现,商业银行的改革一度被遗忘,在当时理论解开出了加强金融间接调控等方式,又是一种药不对症的改革策略,从而导致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金融改革的失败.

而在1992年之后,改革再次深化,商业银行开始向多元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此时开始出现乱拆借、乱投资以及利率乱调的现象,结果让商业银行成为金融改革的重灾区.这些问题又再次引发针对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入讨论,于是在1994年再次对银行系统进行分离性改革,而这种改革却将主要矛盾进一步凸现出来,从而成为金融改革的核心.这种认识实际上也是渐进式改革战略的一个特点,通过逐步深化改革将一些主要矛盾暴露出来并进行解决.但是这种方式也给我们带来了经验,那就是没有将改革当做一个系统并按照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逻辑顺序和临界速度进行配套改革,能够让构成各个要素之间的,特别是作用的方向不会出现偏离,从而让改革陷入了新旧体系相持或者胶着状态.

这一点在1998年之后,东亚金融危机席卷整个亚洲,甚至影响到全球金融系统之后,我国金融开始了新一轮的股份制改革,这个阶段同样面临着市场化竞争和计划模式的矛盾.如今金融改革全面进入深水区,不仅仅要放开民营资本参与金融体系建设,更要开拓互联网金融模式,而且在银行准入和监督且利率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由选择的模式下来进行市场调控,创新金融产品等方面进行改革,而这些改革不可避免的会遭遇既得利益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些抵触情绪,同样也会引发政府的担忧.如果过度开放金融监管,对于防范金融危机的能力会不会存在困难,一旦出现美国房屋次贷危机,就会造成金融危机,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所以商业银行的改革依然困难重重.

3.金融改革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析

和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是,社会主义银行从诞生之初就成了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的银行并不是作为商品经济的衍生物出现的,因此银行是国有化最早,国有程度也是最高的部门之一.商业银行从名义上具有法人地位,但是实际上却没有法人所具有的独立财产权.所有权归国家,而经营权归银行,然后又要强调银行业要自负盈亏,这种方式不仅仅在理论上存在悖论,而在具体的实践中,也缺乏可行性.比如当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亏损时,那么能否动用国有资产来填补亏空,如果有权那么就否定了两权分离理论,无权又否定了自负盈亏理论,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就存在悖论.

现有的产权制度也不能够形成什么机制来实现商业银行的完全性理性,以及对国有金融资产的有效占有和使用.这种制度上的障碍已经不能够依靠外部注入机制来解决,同样也不能够依靠法律手段来解决,要成功越过这个障碍,那就要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一些专家很早就已经跳出理想主义藩篱,以更加现实的角度来分析和看待金融改革的一些制度上问题,并通过长时间的探索和论证,人们的认识也开始逐步逼近事物的本质,也就是产权问题,从法理上来说,产权关系的实质性在于排他性,因此需要把所有权分割成两个层次,其中终极所有权归国家所有,而法人所有权则归商业银行所有.这种分割模式就是当前使用的股份制,最起码从当前来看,除了股份制之外,还没有其他经济组织形式能够实现这一点. 股份制改革从当前发展来看已经从形式上实现了这一点,目前国有四大银行都已经全面实现了股份制的改革,很好地化解了产权上的矛盾,但是这矛盾的化解却仅仅体现在表面上,从实质上来说,并没有彻底解决法人产权的问题.因为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并没有实现股份的全流通,国家所占据的股份依然具有绝对优势的地位,也就是国家对于商业银行依然具有控制的主导权.再加上股份制改革之后,金融体制的束缚也让商业银行很难实现全面的市场化,这一点就突出体现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由于商业银行还需要受到银监会的管理,很多金融产品的创新都需要通过银监会的批准才能够实施,而且这种金融产品的创新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协调之后,却发现创新的金融产品具有一致性,体现不了差异化,这样的创新显然得不到市场的认可.

彻底放开金融市场和金融风险扩大化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了金融领域专家的密切重视,这也是导致当期金融改革走向深水区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一旦放开金融准入机制,一方面会提升金融领域的竞争,通过竞争来增强金融行业的整体稳定性;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出现恶性竞争,从而引起整个金融市场的崩溃,比如美国的两房事件导致的次贷危机就是金融全面放开而引起的金融危机,正是如此,所以我国的金融改革必须要走小心谨慎之路.

4.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金融改革的主要矛盾就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出现的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自然是商业银行改革体制和如今金融改革之间的矛盾.由于传统的商业银行无论从制度上还是国家政策上都具有很明显的倾斜,虽然说已经实现了股份制的改革,但是这些商业银行由于规模巨大,所以不可避免的承载着国家金融的稳定,所以很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向着这些商业银行倾斜.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改革动力就明显不足,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化,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蓬勃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深化金融改革,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才能够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