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改革的内在逻辑,就是配合并推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637 浏览:124879

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各界开始就新华社播发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进行解读,这一原则性《公报》概述了今后十年中国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更为详细的改革纲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11月15日公布.

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方面,《决定》在金融领域也多有描述,其中包括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推行注册制发行股票等.《财经》记者对主要金融领域进行采访,以勾勒更为详细的改革举措. 解放金融要素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论述包括: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事实上,中国金融改革的内在逻辑就是配合并推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通过利率、汇率等资金要素改革优化资金配置.比如,目前为人们诟病颇多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就与管理利率下的“利率双轨制”有关,一方面国有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占用大量低廉的信贷资源,另一方面,一些急需融资的中小企业却不得不承受高昂的融资成本.再比如,汇率的“低估”将导致国内生产要素向外贸出口部门倾斜,不利于发展内需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金融方面的要素改革,将促进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

在利率改革方面,央行已经制定了分三步走的改革方案,并为利率市场化进程设定了近期、近中期和中期目标:近期目标是建立健全自主定价机制、取消贷款利率下限;近中期目标是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利率体系、健全银行利率调控能力;中期目标是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使央行形成通过政策利率来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

目前,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在按此稳步推进,近期目标已基本完成,贷款利率下限在年中就已经取消.与此同时,贷款基础利率(LPR)也在近期开始报价运行.在11月中下旬,大额可转让存单又即将推出.一位接近央行内部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央行希望用发展的思路来解决目前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在全局部署的同时,最近上海自贸区在金融方面的改革则可能为新一轮金融改革充当“先行先试”的作用.《财经》记者了解到,上海自贸区的金改实施细则已经制定完毕,其中主要涉及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机构设立这三个方面.

其中颇引人注目的是资本项目开放在上海自贸区的试点.央行将本着“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原则,把上海自贸区区外境内,做有效的隔断,比如通过FTA账户和基本账户来进行区隔,并设定两种账户之间的年内转账额度.同时在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方面也有新的举措.

中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曾对《财经》记者表示,如果能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人民币可兑换的话,将意味着中国市场经济基本框架完成. 银行:对民资开放

银行牌照一直是金融领域的核心资源,也并未向民营资本放开,因此,民营资本一直关注银行牌照的解禁问题.《决定》也明确,“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这意味着,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通道将被打开.

7月初,国务院发文已就此表态,“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

业内人士评价,《决定》表明,监管层和决策层就民营银行开闸的风险有了共识.此前放开银行设立门槛的消息甫一传出,各路民营资本闻风而动.随之而来的是业内对民营银行经营和风控能力的担心.

“目前的想法是,至少不能为短期逐利投资客们开门.”一位监管层人士分析决策层的意图,进入候选名单的至少是主营业务经营不错,有相当风险承担能力的民营企业.这也契合了此前银监会关于民营银行需“自担风险”的表述.

业内人士认为在地方监管力量薄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下,大批量新增中小金融机构并不现实.预计将会逐步放开,并同时完善风险监管体系.

《决定》也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至少要等到存款保险这张安全网建成以后,才可能放行.”一位地方金融办负责人说,目前银监会已经要求各地方上报候选企业,但正式的遴选工作年内无望产生结果. 证券:注册制将推行

在资本市场层面,确定的改革力度将“远超预期”.

11月14日,证监会在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出了明确要求和部署.肖钢指出,《决定》明确了资本市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资本市场将迎来新一轮难得的发展机遇.

《决定》也明确,“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北京大学曹凤岐教授向《财经》记者表示,发审权下放是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未来推进股票发行的“注册制”也是一种必然.他分析认为,未来股票发行的“注册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至少需要三年到四年时间.初期可考虑将再融资审核权下放到交易所,因为主板公司更为成熟稳定,信息披露的质量更高,对其再融资审核权下放可以先行先试.另外,也可积极尝试“储架发行”、“存量发售”等工具性制度,为IPO发审权下放打好基础.

一位投行人士表示,即使未来新股发行实行“注册制”,但不表示“不审”,从国外市场看,新股发行也需要“聆讯”等一系列审核过程.注册制的核心问题是弱化盈利能力的要求,并对披露信息的内容会更加严格.

长远看,注册制改革有利于增加资本市场的供应,发行估值更进一步下移,更加有利于投资者.同时,还强化了券商、会计师和律师事务所的责任. 上述人士表示,关键是相关监督流程和法律配套措施要跟上,包括证券法律的修改、集体诉讼的流程,如果这些后期配套措施无法跟上,那么推行注册制就是一个悲剧.

《证券法》的修改已经正式纳入2014年的证监会规划当中,成为明年工作的重点内容,这将为推行“注册制”等根本性改革扫清障碍. 保险:完善经济补偿机制

在新的金融市场体系和新的金融市场竞争格局中,如何确立市场定位,发挥比较优势,需要保险业向纵深推进市场化改革.

11月13日,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保监会全体党员干部大会上透露,保监会要研究制定保险业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总体方案,对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全面推进保险业各项改革.

《决定》中提到,“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发展普惠金融.”

一位接近保监会的人士表示,保险监管部门在未来的改革将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巨灾保险、农业保险、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而保监会拟制定的总体方案中,将涵盖这四大板块的改革思路、具体部署和落实措施等内容.而上述内容在《决定》中均有涉及.


此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养老怎么写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怎么写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已对保险业开展养老产业和健康产业赋予极大的政策红利.据了解,养老险方面的配套措施有望于明年出台.

《财经》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保监会已成立了相应的工作小组,与相关部委召开了部际协调会,相关的分工和具体细化工作已在推进之中.

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重点之一——财税改革,将为保险业改革带来政策红利.据了解,业内呼吁多时的健康险税优惠政策,有望获得实质性推进.

当前保险业痼疾难改的一大症结,恰恰在于市场化不足.项俊波说,要把投资权、定价权和经营自主权交给市场主体,监管归于监管,市场归于市场.

在“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监管思路下,旨在简政放权的市场化改革由此启动.2012年,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序幕拉开.今年8月,开启了定价机制的市场化改革.

市场化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项俊波表示,寿险费率改革政策将继续落实,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市场化改革和交强险改革亦将推进.

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方面,保监会将按照“抓大放小”的思路,推行资金运用比例监管改革,建立以保险资产分类为基础、多层次的动态比例监管体系.

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的总体改革思路则是:有“放”有“管”,“放”指的是保险牌照资源的有效配置,“管”则在于健全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明确市场准入的标准和程序,问题严重、风险集中暴露的保险机构则研究如何退出市场.

随着改革深入推进和保险业发展形势的变化,相关法律制度还需要因之而变.《财经》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保监会明年拟启动《保险法》的第三次修订.

据了解,保监会明年将开展修法的可行性研究和立项讨论等事宜.自2009年以来保险业新的变化,有望作为修订内容予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