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课教学模式探析

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333 浏览:82747

[摘 要 ]文章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从载体、主线、教学形式、教师知识结构四个方面系统论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以供后来的研究者进行参考.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作者简介]张志荣(1977- ),女,黑龙江五常人,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薛忠义(1959- ),男,吉林白城人,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党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法治理论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辽宁 大连 11602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阶层文化的政治社会化功能研究”(项目编号:2012QN094)和2013年大连海事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Y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3-0110-02

目前高校开设的四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基础课,虽然课程的具体内容设置不同、学时安排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不同,但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均以“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定的总的设想和规定”①为指导,因此,它们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又具有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共性特征.总体看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上非常庞杂,大学生本身又是结构复杂的群体,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教育艺术性的要求更高、对授课教师知识结构多元化的要求更突出.笔者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谈几点看法.

一、以丰富的案例材料为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实现形式,其根本任务在于传播社会主导政治文化、塑造社会政治人格、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政治人,从而维护和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质上就是教育者向教育对象传递信息、施加影响的过程.信息的传递即流动,是信息的存在形式,从信息本身的特点看,信息必须附着于一定的载体之上才能实现其流动.载体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决定了信息流动的效能.就思想政治教育来看,这个效能就是作为教育者其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作为受教育者即信息流动过程中的受体(大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和接受程度.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按照一定阶级或集团的意识形态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的社会实践活动”②,案例材料的事例来源于现实生活,聚焦于社会热点,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关注度,而受教育者对于信息本身的兴趣和关注是其自觉解读和接受信息的必要前提.同时,案例材料将社会主导政治文化、教育者的教育目标寓于具体、真实的事例之中,通过事例展示来引导教育对象对相关问题能动地进行思考、判断、得出结论,因此,能够充分调动、激发大学生的能动性,同时避免由“说教”式教学引发逆反心理,从而起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因此,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案例材料自身的特点所决定,案例材料必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最有效的载体.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真实、具体、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热点的案例材料较之于单纯的理论说教、知识灌输往往具有更强的感染性,能够在有效吸引学生关注、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实现教育的一般目标.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抓牢的主线和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

学生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人,其思想观念必然受到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信息化的社会,身处相对开放的大学校园并拥有相当的自主时间的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感知更迅速、所受影响因素更复杂.大学教育,尤其是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社会相对接,才能让学生在情感上接受、在理性上认同,有鉴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立足于现实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开展.基于以上原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材料都要运用才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其必要前提是对于两方面材料的合理运用,始终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条主线不偏离.怎样才能做到在运用正反两方面材料的过程中始终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条主线,以保障信息传递的方向性呢?在笔者看来,有两个问题是教师必须解决的.其一,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问题.教师要能够很好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即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好的理论素养.其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反面材料的矛盾性问题.一个客观事实是反面事例本身无疑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背离的,运用反面事例意在通过展现真实的社会来消除教育理想化的负面效应,同时通过反面事例教育学生、发人深省.但必须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自发地通过反面事例得出教育者所期望得出的结论,因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不同的受体对于同一编码的解读存在差异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反面事例展示之后,教师对案例材料本身的评论以及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鉴于个体差异性客观存在的事实,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地译码(对于信息的解读),以保障信息传递过程中不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条主线.

三、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依托

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供更广阔、更有效的展示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一,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设计教学形式.就大学生群体自身来看,尽管差异性在同一专业的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但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讲,同一专业的学生在兴趣、特长等方面又具有共性的特征.教师选择、设计教学形式必须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导,以其他教学形式为补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才能充分活跃课堂氛围、有效发挥教育载体的功能. 其二,借助用于数字化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往往表现为文字或口头语言等单一的媒介形式,多媒体教学形式则图文声情并茂,实现了不同媒介形式的有机融合.这种融合一方面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形式“从单纯的文字或表象系统转变为数字化的综合信息系统,形成信息传播的低成本、高速度、大容量、多元化等;另一方面,它们联成一个整体的网络体系,形成网络化、数字化和有线化的信息高速公路”③,从而实现不同媒介形式的功能整合,进而通过对教育对象施加立体化的影响,使对于案例材料依赖度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以教师知识结构的多元化为根本

其一,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发展、传递和变迁的过程,而政治文化又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社会文化对于政治文化、对于政治社会化过程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其内容的庞杂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与社会文化的联系最为紧密,这就要求教师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不仅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还要及时把握当前中国的社会文化特别是社会流行文化发展的动态.充分发挥社会文化的影响力,将会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其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教育方案的实施者,同时也是教育方案的制订者和评估者,出于方案的制订与评估的需要,教师又是信息调查员与资料统计分析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社会学、统计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特别是掌握一定的社会调查及统计分析方法.教师只有在知识结构上是多元的,才能更好地适应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多种角色.


笔者认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至关重要,但模式的有效运行需要制度的保障.教师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载体的选择、主线的把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的设计与应用以及社会调查研究工作都要由任课教师来完成.因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从根本上还要依赖于作为施教者的教师,高校应从制度上为任课教师创造条件,保障任课教师能够有时间、有精力投入到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上,使教师能够全面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做好教学本职工作.

[注释]

①②③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7,39,168.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