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影响我国资本形成的效应与地区差异

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11 浏览:10633

作者简介:

谭本艳(1974-),湖北宜昌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大学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计量经济学和世界经济.

摘 要 :文章依据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西藏除外)1985-2006年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以及Blundell和Bond(1998)提出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法,把对外贸易对我国总体以及东、中、西部地区资本形成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结果显示当期和滞后1期的进出口贸易对我国总体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当期资本形成有正或负效应,且这种正负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还分析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并提出措施发挥对外贸易对我国资本形成的正效应,尽量缩小正效应在不同地区的差异.


关 键 词 :对外贸易;资本形成;地区差异;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系统广义矩估计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8)02-0029-05

收稿日期:2007-11-07

一、引言

一的对外贸易对本国的资本形成有重要影响.从理论上定性分析,出口贸易从表面上看能使外汇流入,弥补本国的资金缺口,从而有利于本国的资本形成,但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如果加速处置现存的固定资产和存货,则又使资本形成额减少.进口贸易从表面上看使外汇流出,而外汇流出则使形成资本的资金减少,不利于资本的形成,但如果进口的商品是机器设备等同定资产,则又直接促成了资本形成.可见,要研究进出口贸易对资本形成的确切效应还需要定量的实证分析.

目前同内外学术界对外贸与资本形成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从我们了解的国外研究文献来看,Blin,M.利用澳大利亚1960-199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在协整关系检验的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澳大利亚进口贸易和资本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认为澳大利亚的进口贸易对其资本形成有负效应.Ricardo和woorlford则利用亚洲1970-1999年28个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外贸对这些国家资本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贸易对亚洲各国的资本形成有正效应,而进口贸易则对资本形成有负效应.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外贸与资本形成关系的研究成果也不丰富,袁欣从经济史的视角研究了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资本形成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尽管中国近代时期对外贸易增长速度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并不突出,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是太大,但它却对中国的资本形成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吕岩川和赵治夫利用1980~2005年的总量数据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进口贸易与我国资本形成的关系,研究结果认为进口贸易对我国资本形成有正效应,当进口贸易增加1个百分点时,资本形成将增加0.3729个百分点.

从目前对外贸与我同资本形成关系的研究现状来看,要么是基于历史视角的定性研究,要么是利用总量数据的较为单一的研究.这种研究框架无法反映外贸与资本形成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而且也无法反映我国各地区的外贸与资本形成关系的内在结构特点以及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旨在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而外贸是促进资本形成以及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外贸易对我同东、中、西部地区的资本形成有无促进作用促进作用有没有差异差异有多大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现实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和谐发展.基于理论和现实的需要,本文利用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Dynamic,Panel data),采用Blundell和Bond提出的系统广义矩(System GMM)估计法,研究对外贸易对我国资本形成的动态效应与地区差异.

二、模型的建立

(一)数据来源

我们从《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年份及《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选取了我国30个省市1985-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资本形成总额(CA)、出口贸易额(EX)、进口贸易额(IM)以及CPI指数的数据.由于西藏统计数据缺失较多,本文没有选取西藏的数据.而重庆市成立较晚,为了计量分析的方便,将重庆市的数据归入了四川省.为了消除变动的影响,对各省市的GDP数据和资本形成总额数据以1985年为基期用消费指数(CPI)进行了调整.为了消除汇率及变动的影响,对用当年的美元统计的进出口额的数据用当年的平均汇率转化成为人民币数据,并以1985年为基期用消费指数(CPI)进行调整.

(二)模型说明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我们建立如下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