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教学中的问题与

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613 浏览:45261

摘 要 :随着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与之相适应的预算会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应及时进行调整,以适应会计学专业教学的需要.文章采用归纳和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目前预算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作者的经验提出了几点改进预算会计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预算会计教学中只有改进教学,增强实务操作,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

关 键 词 :预算会计,教学问题,洋思教学法,师生换位教学法

预算会计,又称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现有教材中对其概念的大致表述为: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活动,是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财政总预算及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一门专业会计,是与企业会计相并列的会计学两大分支之一.该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课之一,目的是培养具有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然而预算会计课程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人将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积累的经验谈谈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探讨性建议.

一、预算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质量良莠不齐

教学过程中教材的的质量和适用性非常重要,而有些学校在选用教材时态度并不谨慎,仅仅是拿着某些出版社的图书目录教材,致使对于某些教材的内容和体系不甚了解便下了订单,或者是首选校内老师出版的教材和一些“关系”教材,这难免会出现所订的教材质量低劣的情况.由于现今各高校对教师一般都实行工作业绩量化考核制度,以发表论文、出书等作为衡量一个教师的唯一标准.出书论著就成了评职称要待遇的敲门砖,这自然会引起“出书热”的盛行.而随着教师出书的热潮,各种良莠不齐的教材版本竞相“问世”,这也导致所订教材质量低下的概率加大. 比如我所用过的某本预算会计教材,在财政总预算会计部分将属于“与上级往来”账户核算的内容放到了“暂存款”的核算举例中,在对尚未实行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暂未取消收入过渡账户的事业单位 “应缴财政专户款”的核算中,将行政单位“应缴财政专户款”的核算内容大致的予以了复制,这样事业单位在收入中本应通过“财政专户返还收入”账户核算的内容一律变成了“预算外资金收入”.这样的教材怎能不误导学生

(二)课堂教学缺乏灵活性

预算会计课程教学总的来说分成三部分进行:政府财政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内容多而繁琐,而一般高校预算会计安排的理论课时大致在30-40课时左右,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内容,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在讲授,很少有学生思考参与的机会,也就是所谓的 “填鸭式”教学.

我校预算会计课程开设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之后,总计32个理论课时,全面实施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因其直观性、动态性、容量大,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但是它加快了课堂节奏,加大了课堂容量,影响了学生的思考.很多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也仅限于对着幻灯片“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甚至有老师以多媒体课件完全代替板书,而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浓缩,能起到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的复习和记忆.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

预算会计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课程,需要相应的实践环节以将理论更好地加以应用.很多学校该课程教学仅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缺乏实际操作教学环节, 造成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脱离.

除了学生实践环节安排的缺位之外,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也是重要的原因.预算会计要求专业课程教师具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 才能在讲授过程中用案例说明每一步骤的方法和必要性,使学生加深理解印象深刻,还可以将在实务中的一些技巧传授给学生.但目前高校教师主要是从学校毕业的硕士或博士,几乎很少引进会计实践领域的人才.从学校毕业到学校教书,教师本身没有实践经验,只有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容易照本宣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我校的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不仅安排了大量的理论课,还配以认识实习、模拟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而预算会计课程没有安排实践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学完理论后没有实践的机会.这主要是因为寻找校外实习基地很困难,很难有政府行政部门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甚至哪怕是简单的了解流程.课后练习或许可以弥补一点没有实践操作的缺陷.在我所选用的教材当中,每一章都有配套习题,学生可以在学完相应的理论知识后进行练习,但这仅限于做做会计分录,编制一两个简易报表,学生只能“纸上谈兵”,根本没有实际操作能力.

二、改进预算会计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选用高质量教材

首先看教材内容.会计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总在不断的变化当中,相关的制度法规、准则在不断的改进,这就要求选择的教材能反映最新的成果.教材内容主要看教材体系是否合理,是否融入了最新的改革成果.近年来我国编制部门预算、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等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政策先后出台,所以选择的预算会计教材除了要包含我国预算会计的基本核算实务外,还应该体现部门预算制度和2007 年实施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等内容,同时应包含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由此引起的预算会计的变化.以免因为教材陈旧而影响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

其次,最好选择有配套习题的教材.每章设置思考题、练习题、案例分析的教材,便于学生进行习题和经典案例的练习,以巩固课堂理论知识,使教师的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有利于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选出好的教材,教师就再不能仅凭图书目录教材,更不能搞“关系教材”和“人情教材”了.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1.借鉴“洋思教学法”

所谓洋思教学法就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里的“先学”,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看书,而是教师首先提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相关内容,完成检测性的学习.“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在学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应返还额度”这节内容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设置如下问题:①什么叫财政应返还额度②在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下分别应如何处理③单位本年度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时如何处理④在下年度恢复额度时,财政直接支付与财政授权支付的处理有何差异接下来要求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在规定的时间以内自学相关内容,并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我进行归纳总结,画龙点睛.最后,出示相关练习,当堂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尝试师生换位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充分地表现自己.“师生换位”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互相交换位置,即“学生做老师,老师做学生”.教师在课堂上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讨论之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把教师的情感融于学生的情感之中.在讲台前讲课的不仅仅只有教师,学生也可以变成“老师”到台前讲课.


此教学主要包括四个环节:换位讲授、换位质疑、换位小结、换位评价.在学生上课之前,教师应先将本章节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告知学生,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由学生来备课,上课,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新课开始时,学生首先以教师的角色换位讲授该节课程的部分内容,然后其余的同学以教师的角色提问、质疑,再由学生以教师的角色小结,最后教师以学生的角色对当堂授课的效果进行评价.让学生以教促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深对知识内容的印象,这种方法通常于案例搜集并分析时使用.

师生换位打破了师生间不可逾越的界限,真正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由新奇、有趣,进而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除了上述方法外,在预算会计教学中还经常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等,这些方法在许多关于预算会计课堂教学改革的文章中多有讨论,这里不再赘述.

总之,教师在授课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同的内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避免满堂灌的讲法.只有方法多种多样,才能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增强实践训练

条件允许的话,高校可以在省、市、县的财政部门建立财政总预算会计实习基地, 在各级行政单位及事业单位建立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实习基地.然而大多数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不愿接受学生实习,所以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可能比较困难,那么校内的模拟实训一定不能少.模拟实训可以和企业会计一样在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账训练.可分别三部分进行:一是财政总预算会计, 二是行政单位会计, 三是事业单位会计.可以在每一部分结束后进行各该部分的实训,也可以在理论课全部结束后集中进行.通过实账训练, 提高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我校的会计专业学生的预算会计课程没有实训环节,应该建立预算会计的模拟实验室,同时可以和学校财务处进行协调,让学生简单了解学校这一类事业单位的会计实务.

针对一些教师缺少会计实务操作经验的问题,学校要加强与实务界的联系.如经常从实务界聘请一些有经验的会计师来校讲学,向学生传授实务操作技巧,另外给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我校目前要求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要到企业实践一年,就是要解决这种理论和实践脱节的尴尬局面.

总之,随着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在预算会计教学中应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务操作,以培养出既有扎实预算会计专业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