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构想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697 浏览:45209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制度改革的推进,传统会计专业的市场定位有待重新斟酌,与之对应的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进行改革,方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关 键 词 】会计专业 课程改革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182-01

会计专业历来是许多中职学校开设的热门专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制度改革的推进,传统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显得滞后,需要不断改革,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以下笔者就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谈几点看法.

一、了解社会需要学生具备的能力

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合格,主要是看学生毕业后是否能胜任就职的工作岗位以及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评价,还有学生本身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们通过与用人单位财务及相关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的调查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能较好处理人际关系,有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需要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学习中培养,除了社会和家庭因素外,学校在教书育人时应注意对这方面素质的培养.

第二,具备一定的文书及电脑操作能力.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所在的岗位不管是否与专业相关,都要求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熟悉电脑操作,如财经应用文的写作,各种通知和请示,办公软件和财会软件的运用等.

第三,有过硬的专业实操技能.书法与阿拉伯数字书写、点钞、珠算、财务软件的运用、独立处理账务等,都是作为会计人员所必备的基本专业技能.

第四,拥有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判断力.创新能力是对个人拓展能力的要求,而职业能力判断力是建立在能熟练驾驭专业能力的基础之上的,这是对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学生若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敏感的职业判断力,有利于在纷繁复杂的工作状况临危不乱,尽可能地降低风险,规避损失,进而在本职工作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二、明确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当前中职学生生源大部分是不能升入普高的学生,要求我们的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成为“管理型人才”颇显吃力.面对当前就业形式的压力,应将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定位为“应用型”人才较为恰当.许多的毕业生都是从收银员、会计文员、出纳员、跟单人员、仓库管理员这些岗位做起,不断提高专业技能逐步成为管理型人才.

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构想

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我认为应遵循以下思路对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第一,活化基础课.基础课是学生基础素质培养的根基,我们在课程设置时应参考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大纲,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上好基础课.如语文课、应用文写作除了培养学生人文知识等,还要教会学生掌握工作中常用的各种文书写作;德育课是每学期必不可少的,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社会背景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减少难度大且实用性不高的课程,减少重复课程.当前大部分中职生的共性是实操能力较强,但理论水平有限.管理学、金融基础等课程已经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实操难度相当大,建议可以缩减课时,提高专业课程的实用性.会计专业课程比较多,对于交叉内容比较多的课程可以合理处置,减少资源浪费.

第三,将考证内容渗入到课程设置当中.国家财政部门规定各企业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职业中学财会专业毕业生在毕业考前应按通过三科联考方能通过会计上岗证考试,取得会计上岗证.自2009年国家实行无纸化考试以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难度大大增加,这也给我们一个信息,就是在课程设置时尽量向考证靠拢,有了上岗证才有工作的机会,才能为以后的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等做好铺垫,我们在设置课程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第四,多开实操性强的专业课.上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在第一学期开设点钞、财会书法、小键盘应用等会计基本技能,可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某程度上也可以减少学生的流失率.

第五,加强模拟实习,多到企业实践.学校应加强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模拟公司或超市让学生去管理经营,由专业教师做指导,让学生轮岗实习,了解不同岗位的职责和能力要求.与此同时,还应多与企业合作,如我校每学期都与会惠州丽日集团合作,将会计专业学生送到该集团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轮岗工作,学生在自己的岗位将会计知识转化为自身处理经济业务的技能,既巩固了会计理论知识,又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改革,中职学校更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就业竞争力强的初级会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