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466 浏览:20839

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村年轻的父母大多出外打工,大半是老人和儿童留守在家.许多老人还要劳作,很少有闲暇专心照顾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使这些地区“留守儿童的”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对于孩子的个性发展、人格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重视亲情关怀,强化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基础作用.同时,社会和学校要合力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转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理念,发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主导作用.

一、马蹄藏族乡留守儿童所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


我们学校是一所少数民族地区的农牧村寄宿制九年制学校,我现在任教的九年级,学生有34人,其中28人的父母或外出打工或在离家二三百公里以外的牧场放牧.留守儿童较多,监护得不到落实.留守儿童大部分是隔代监护,由此产生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心理代沟太深,祖孙难于沟通,二是祖辈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三是缺乏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这34名儿童平时与父母联系很少,与父母双方经常打的只有六七个,同时,父母也缺乏必要的教育意识,只有极少数家长在期中或期末关心一下孩子的考试成绩,大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只是老师的事情.而现实情况是,40%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60%的留守儿童明显学习成绩不好.部分留守儿童表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很想学好却没有相应的条件.在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应有的情感缺失双重作用下,留守儿童心理压力很大,表现为:60%以上的留守儿童遇事不能拿主见,思念父母,25%的留守儿童为今后的生活着急,部分留守儿童感到孤独,失望、羡慕别人.面对这一问题,大部分外出务工的父母往往也对孩子产生负疚感,但大多采取给予物质、金钱的方式,来弥补孩子精神上的缺失.然而这一方式并没有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上的问题,反而使留守儿童养成胡乱花钱、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气,渐渐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错误思想认识,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

(二)心理孤僻、抑郁

马蹄藏族乡留守儿童与父母聚少离多,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他们渴望亲情,渴望父母能在他们身边.当他们的情绪情感发生变化时,由于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引导,他们更容易产生自卑、孤僻、敏感、抑郁,甚至是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反映在孩子的行为上,就是经常会出现一些反常的行为,有的行为甚至超越了道德和法律底线.

(三)学习态度不端正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村总体教育水平不高,很多出门务工的父母自己都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因此,这些地区盛行“读书无用论”.受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加上社会家庭对教育的偏见,马蹄藏族乡留守儿童自我约束能力普遍比较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具体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该地区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直接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学习观念的养成.

二、马蹄藏族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家长的物质补偿方法,造成孩子金钱至上的认知

马蹄藏族乡一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或放牧,由于经济条件较好,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拿钱十分慷慨,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因此,很多孩子花钱无计划、无节制,并且自恃家长有钱,模仿大人请客过生日,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懒惰贪玩.

祖辈的教育方法缺失,造成孩子骄横跋扈

隔代抚养的一个弊端就是,祖辈对孩子管教不严、一味纵容,甚至不辨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为,无形中滋长了留守儿童骄横跋扈的气焰,“骄”、“娇”二气严重.有的写作技巧监护人甚至认为孩子的成长主要靠学校,认为“孩子在学校,父母出钱学校管,教育不关自己的事”.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难度.

缺乏亲情抚慰,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失落感、无助感

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就少.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有着自己的认识,也带来一些相关的烦恼.由于外出务工父母及写作技巧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这些变化,留守儿童缺少与家人交流的机会,这对学生心理产生了不利影响,容易导致心理问题.如自卑、封闭、虚荣;过于敏感,过分自尊;盲目交友等.

总的说来,马蹄藏族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关注更加少之又少.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子女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重.此外,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带来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即父母没上过什么学,照样在外打工挣钱,并形成“书读不读也没啥区别”的错误认识,对他们来说,“知识改变命运”就是一句空话.因为他们根本看不到知识将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如此一来,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极大地偏差.

三、加强马蹄藏族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家庭、学校、社会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三个重要因素,因此必须从这三方面入手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也是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学校应从实际入手,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办法.

第一,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制度.各班级要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登记,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以利于对留守儿童开展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第二,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每学期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通报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建议.班主任每学期要对全班每位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上家访,了解指导监护人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学校开通“校讯通”,畅通家校联系渠道.

第三,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通过师生之间一对一、学生之间一对一等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帮扶对子,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

第四,建立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制度.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学生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少先队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体活动、法治安全教育活动等,为留守儿童增进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师生间的关爱互动、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搭建健康和谐的情感交流平台.

第五,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教育责任制度,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关心、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机制.

学校要担当起育人职责,落实相关帮扶制度,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用宽容的心对待他们,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想法,解答他们的困惑.经常和他们谈心,了解并协调处理他们的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留守儿童已然成为农村边远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不仅仅是外出务工父母的任务,也是全社会应共同面对并解决的问题.其中,学校是关键的一环.作为学校,首先应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享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多向管理,形成教育网络,真正形成临时监护人、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教育网络体系.此外,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联系与沟通,广泛交流,共同协作.最后,增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给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心和监护,促使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学校教师)

责任编辑: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