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结构的比较

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538 浏览:57251

摘 要:通过对网络成员、师生关系、网络学习规模等存在差异的两個典型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不同结构的虚拟学习社区之间社会网络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体现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祉区中的社会互动过程具有网络成员多、网络规模大、连接复杂、结构松散、密度低、连通性不高、可达性不好、成员间交互不紧密、教师不在网络权力中心但在交流中心等特点.


关 键 词: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结构;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虚拟学习社区是一個社区成员在网络环境下,通过获取、产生、分析和合作建构知识的对话与被指导的学习过程所形成的人际团体与学习环境,其实质是社区成员及其关系的集合,虚拟学习社区的实质是一個社会网络.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了虚拟社区学习环境中的核心要素.从社会网络的视角看,学习是通过无缝对话,分享实践经验和社会连接网络而产生出的社会性的、合作性的成果,知识蕴含在社会网络中,并通过多位学习者的社会互动和合作被积极地建构起来.

通过对“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进行研究(研究一),为了深入探索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特点,将本研究与王陆教授2009年对首都师范大学虚拟学习社区中WBE07_Community和WBE08_Community两门“网络教育应用”的网络课程(后简称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所做的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研究二)进行了对比讨论.这两個研究的网络成员、师生关系、网络学习规模等存在差异,研究二属于校园教育辅助型虚拟学习社区,课程成员在生活中也有较多接触,感情良好.研究一的网络规模大,学员分布在广州市各中小学,彼此之间没有或者很少联系,师生、生生彼此间多数缺乏了解、关系松散.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不同结构的虚拟学习社区之间其社会网络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又折射出了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社会互动过程所具有的特点.

一、研究设计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结构的研究以“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远程教育平台中的课程为研究单元,研究在课程中的成员利用课程平台所提供的功能进行学习、交流活动所形成的社会网络的特性.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自“广州市教师继续教育网”上开设的远程教育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远程教育)”的1102期和1101期(课程号分别为:110210131007和110110131007).通过教师登陆,收集论坛讨论情况作为关系数据以及内容分析数据的统计依据.两门课程(以下简称为“1102课程”和“1101课程”)的学员成绩、发帖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

1101课程属于远程教育课程,没有安排面授环节.课程共有学员75名,教师1名,成员总计有76人.学员全部来自广州市内中的小学,学员分布分散,彼此之间没有交流,课程开始前互不认识,且专业背景和生活环境不同,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学员成绩69人合格,6人不合格,合格率为92%.在线讨论中,该课程共分为“最新技术”、“关于作业”、“学术讨论”三個模块共计发帖166個,网络规模偏大.

1102课程属于远程教育课程,没有安排面授环节.课程共有学员103名,教师1名,成员总计有104人.学员全部来自广州市内的中小学,学员分布分散,彼此之间没有交流,课程开始前互不认识,且专业背景和生活环境不同,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学员成绩90人合格,13人不合格,合格率为87.4%.在线讨论中,该课程共分为“最新技术”、“关于作业”、“学术讨论”三個模块,共计发帖223個.网络规模偏大.

由于所用的软件限制,一次只能分析100人以内的网络,所以在研究前删去了成绩为0,发帖数为0,回帖数为0的5名学员,占成员总数的4.8%.由于这些学员没有与其他成员发生任何交互行为,也就是说不存在这些学员与其他成员的关系,其所处的位置也是网络的最边缘.所以删除这些学员后只会微弱的影响网络的密度等基本参数,不会影响核心数据的测量.

(二)数据收集的方法

研究收集了1101和1102两门课程中学员姓名、成绩等属性数据,并以两门课程成员在课程论坛中讨论的帖子为依据,以“发帖”和“回帖”两种行为作为关系数据以及内容分析的基础,收集了关系数据,绘制了关系矩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矩阵变换、数据分析和探讨.

研究的关系数据集合包括1101和1102两门课程全部师生的属性数据,如真实姓名、学校归属、成绩等;以及关系数据的三种特征值,即关系的内容、关系的方向和关系的次数.

(三)虚拟学习社区的网络结构分析

根据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和参照前人运用网络分析法对虚拟学习社区进行研究的经验,分别从网络的基本属性、网络的凝聚子群、网络成员的位置三個方面来对广州市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网络结构进行分析.

(四)王陆教授的研究

王陆教授2009年对首都师范大学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参见《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研究选取首师大虚拟学习社区中教育技术系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和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两门“网络教育应用”网络课程为研究对象.为了研究方便,分别将这两個数据集合命名为WBE07_Community和WBE08_Community.

WBE07_Community共有教师和学生44位成员,分别来自4個方面的人群:教育硕士(在职中小学教师)、硕士生、高研班成员(在职高等院校教师)和旁听生,这4部分人群在开设网络教育应用网络课程前,基本不相互来往,学生之间基本不认识,且从专业背景和成员组成上看,具有比较大的异质性.其中:教育硕士22人,硕士研究生12人,高研班学员5人,旁听生1人,助教1人,教师1人;还有2人的身份极其特殊,是教师使用学生身份注册的“教师的分身”.WBE08_Community共有18位成员,其中首师大教育技术系的硕士研究生16人,教育硕士1人,教师1人,其中一名硕士生担任助教.因此,从组成上看同质性比较高.WBE07_Community和WBE08_Community两门网络课程均没有安排面授环节.开设这门网络课程期间,任课教师的空间位置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先后在兰州、北京、台湾、泰国曼谷、香港和日本等地.因此,两门课程的授课教师与学生在空间上一直处于分离状态,师生之间的互动完全依靠虚拟学习社区网络教学支撑平台.

在WBE07_Community中学生之间也是处于空间上的分离状态的.这门课程的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分别处于北京、河北、山东、广东和黑龙江等地.而WBE08_Community中的硕士研究生基本处于北京,但部分学生处于不同的校区,唯一的一名教育硕士地处河北邯郸.

二、数据分析

(一)社会网络基本属性特征值的对比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测出社会网络的节点数、密度、平均度等基本属性值,这些值是判断一個网络规模和特征的基本值,配合社群图一起,有利于形成对网络的整体认识(见表1).

从表格中数据对比中,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第一,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较于1101课程和1102课程的课程网络成员联系更紧密.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节点数小于1101课程和1102课程,但是连接数比1101课程和1102课程多,网络密度也远大于1101课程和1102课程,显示出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成员关系紧密,沟通良好.

第二,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较于1101课程和1102课程的课程连通性和互惠性更好.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较于1101课程和1102课程在互惠性、传递性、聚类系数、平均距离、连通性均小,说明网络成员间相互关系好、互相联系多、连通性和互惠性好.

(二)网络位置的对比

网络中心性和核心度反应了网络成员的位置和分布情况,通过对比中心性和核心度的分布差异和均值差异,可以看出不同网络之间成员位置和分布情况.研究将WEB07和WEB08课程的点度中心度(出度和入度)、中间中心度、特征向量中心度,核心度与1101课程和1102课程进行了对比,以对比两种虚拟学习社区在成员网络位置上是否有差别.经过对比发现可以得到以下结果(见表2).

从结果中可以看到:

第一,在点入度和点出度方面,1101课程、1102课程和WEB07课程、WEB08课程差异显著.说明在每個成员参与讨论的程度上来看,1101课程和1102课程成员积极性低.结合网络的中心势来看,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的中心势分别为0.38(入度)、0.57(出度)和0.20(入度)、0.38(出度).比1101课程和1102课程的0.068(出度)、0.03(入度)和0.063(出度)、0.015(入度)高出很多.说明在论坛帖子数量、讨论程度、成员活跃程度上,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好于于1101课程和1102课程,但四门课程都是点入度大于点出度.说明在虚拟学习社区中,成员发帖数量大于被回复的数量,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

第二,在中间中心度上,四门课程对比后差异不显著.说明四门课程成员在承担的信息流通角色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结合每门课程的中间中心度分析,可以看到教师处在每门课程中间中心度的中心位置.说明在虚拟学习社区中教师处在绝对的信息中心.

第三,在特征向量中心度和核心度结构上,除WEB07和1101课程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比较差异均显著.说明四门课程的成员在网络位置上还是存在显著差异.结合每门课程的数据可以看到,在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中,教师处于网络的中心,特征向量中心度和核心度都是最大,说明教师是网络的中心,拥有网络最大的控制权和影响力,在网络中起主导作用.而1101课程和1102课程中,教师并不拥有这两個特征值的最大值,但高于大部分成员.说明教师并不是课程网络的绝对中心,只是处在靠近中心的位置,在网络中并不起主导作用.

(三)教师的角色

教师是虚拟学习社区中的重要成员,也是影响虚拟学习网络特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师的网络位置、网络角色反映了教师在虚拟学习社区中起到的作用和角色.研究将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中教师(王陆)的网络位置与1101课程和1102课程中教师(梁斌)的网络位置进行了差异分析,对教师在四门课程网络中的中心度、核心度进行了两配对样本t检验.

经检验在教师中心性和核心度方面,WEB07课程与1101课程以及1102课程结果分别为p等于0.091>0.05,p等于0.102>0.05;WEB07课程与1101课程以及1102课程结果分别为p等于0.104>0.05,p等于0.110>0.05.

结果说明,四门课程在教师的中心性和核心度上没有显著差异.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和校园教育辅助型虚拟学习社区在教师的网络位置上没有大的差异.

虽然在整体趋势上两类虚拟学习社区教师的网络位置上没有大的差异,但是仔细分析单個数据,可以发现在点入度和点出度上,四门课程有很大的差异.说明了在发帖数和回帖数上,1101课程和1102课程教师是小于WEB07课程与1101课程教师的.而中间中心性、特征向量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差异不大,说明在网络控制力和网络信息的控制力以及意见影响力方面,教师的作用相当.

王陆教授在研究中认为:“教师在网络课程中是社会网络的中心人物,掌握着社会网络中的重要信息通路,对社会网络中的其他行动者的影响达到最大”.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到,在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中,教师的位置教师不是网络中发表言论最多的人,不是绝对中心位置的成员,只是处在靠近中心位置.在虚拟学习社区中,某些成员同样处在网络的中心位置,成为网络的核心成员,拥有网络较大的影响力,但教师处在绝对的信息中心,与网络成员交流量最大,在网络中有重要的影响力.教师在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中,不是主导着社区成员的学习过程,而是通过在信息交流上的影响力,引导和辅助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学习者进行学习和讨论.

三、讨论与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101课程、1102课程和WEB07课程、WEB08课程在整体网络结构,成员中心度、核心度,教师位置上有着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四门课程分属于两個不同性质的的虚拟学习社区.1101课程和1102课程属于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中的课程,而WEB07课程、WEB08课程属于校园教育辅助型虚拟学习社区课程.在实际应用中,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因为教学分离的本质属性,具有以下特点:

(一)教学分离的本质属性

教与学的时空分离是远程教育的本质属性,这也是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本质属性.王陆教授认为“社会网络中行动者的空间分布性或先前的友谊网络可能与在线学习的社会网络的密度有关”WEB07和WEB08课程属于校园教育辅助型虚拟学习社区,课程成员在生活中也有较多接触,感情良好.而1101课程和1102课程的学员分布在广州市各中小学,彼此之间没有或者很少联系,在网络学习社区中交流也不紧密.正是由于教与学的时空分离,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成员不会像辅助教学虚拟学习社区成员那样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讨论也会因为人际关系的疏远而不深入.这就使得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成员间交互会少于辅助教学虚拟学习社区,成员间紧密程度也会大大降低.

这一结果与王陆教授的结果相似,可以认为,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的密度与成员间日常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由于成员间日常接触少,因而网络密度小.

(二)教师的辅助性角色

远程教育是充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远程教育学习主要依靠学生白行展开,教师不再是课程的主导者,而是更多的成为一個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辅助性角色.因此,在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教师不再是绝对的话语中心,学生应该处于交流的中心位置.

(三)学生学习的特殊性

远程教育的学生主要是在职人员.肩负着家庭、工作等多种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所以,他们的学习多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时间比较短,压力比较大.同时由于学习目的明确,他们比较注重学习的实效性.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者不会过多的进行情感交流,也不会对知识做深入的探讨.主要是完成教师和课程规定的任务.

王陆教授在相关研究中认为:“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具有高互惠性和高连通性的特点”.通过本研究发现,两门课程互惠性和和连通性低.这是因为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成员间相互联系不紧密,以及学生的特点造成的.

(四)学习的弱束缚力

远程教育主要是依靠学生自制力来完成课程学习的.与辅助虚拟学习社区教师可以依靠权威束缚学生学习不同,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教师不具有强束缚力,学生相对自由.这也使得由于惰性和生活压力,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学生较之辅助学习虚拟学习社区会显得不积极,低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甚至辍学.

(五)中国远程教育学习者的特殊性

由于文化背景、教育制度、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远程教育的学习者具有习惯教师讲授,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缺乏思考、缺乏批判和创新等特点.因此,在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中,如果没有教师的参与,学习者参与程度弱,讨论程度浅.也使得教师在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中,在网络控制力和网络信息的控制力上处在网络的中心.

责任编辑:郭延彬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