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德育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258 浏览:90639

学校德育工作的普遍性、立体性、经常性原则,要求学校把德育置于首位,要求学校所有教师人人参与.增强教师寓德育于教学之中的自觉性.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不是新课题,不少学校也曾有过探索和总结.但问题是这项工作难以持久;难以落实.在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我们不仅要解决过河的“桥”或“船”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观念转变的问题.

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从根本上提高教师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其一,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文件和教育理论.通过学习教学大纲、教育学、心理学,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书育人的职责,在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上达成共识.其二;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和形势教育,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新时期的人才观、质量观.其三,进行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教育,做好教书育人的岗位教育,培养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其四,进行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师德教育,树立优良的教风,形成良好的教育群体.第二,发挥滤育领导小组、政教处、年级组、教研组等组织的作用,协调、促进“窝德育于教学”中的开展,使工作有人抓、有人音,溶在实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政教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指导、检查、贯彻落实《中学德育大纲》,制定和组织实施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督查执行《规范》/守则)及校规校纪情况,定期召开年级组长、班主任会议.教务处制定各学科教材德育内容要点细则,制定“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及“第二课堂德育内容”,组织、指导各学科德育功能的发挥.教研组从本学科特点出发,把学科德育功能发挥作为科研课题,常抓不懈.各教学组织协调工作,使学科德育教育落到了实处,得到了保证.第三,典型引路,逐步推广,努力形成德育工作的良好势头.没有典型引路,全面实践就难以铺开;没有全面实践,典型引路就失去了意义.在学科德育功能发挥中,我们不搞一哄而起,而是强调扎扎实实.通过及时总结经验,培养典型,带动一片;由点及面,逐步推开.政治学科的德育载体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它来自于生活,又指导生活,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信念起着重要的导向和奠基作用.在新课进行前,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当然,导入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和课型的需要,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种多样.穿插社会热点导入法.以社会热点导入,能引起学生注意,为新知识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如把近段时间从电视、报刊、网络上看到的2008年的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等导入《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的学习;由减免农业税、加强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导入《全面建设,实现小康》、《共建美好和谐社会》等;由2009年召开的人大会议,代表们深入走访,集中民意,积极撰写提案,反映人民心声,导入《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内容的学习,以社会热点内容导入课堂教学,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练习、做作业这一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因此,如何在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树立“人本观念”,是我们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


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要有“人本观念”.“人本观念”应用在教学中,就是各项教学活动都应把学生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组织管理的参与者,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全身心地为实现课堂学习目标而努力.由此可见,“人本观念”的要求就是要在一切教学管理中解决好人的问题,即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努力唤醒、激励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所谓“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是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比如,在课堂上,笔者鼓励学生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良方”,运用心理品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许多烦恼,诸如人际关系、考试焦虑、心理障碍等.学到的法律知识也能帮同学们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纠纷和问题,诸如消费纠纷、维权方式等.同学们放弃往日对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的偏见,认为学习这门课很实际、很有用,能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能为人生指明正确的航向,也就使他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起来.要让学生在教学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思想品德课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传统的教学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事实上这是远远不够的.俗语讲,“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严格来说,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掌握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思想品德课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还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的开发,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探索师生互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也就是做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而培养创新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等.如按照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八荣八耻”的判断准则,随时注意自我约束和自我不良行为的矫正,规范自身言行,并懂得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去分析阐释各种社会现象.笔者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力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提高所产生的最实际的效应就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政治的积极主动性,保质保量的完成课堂任务,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对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活思想品德课堂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我们有刻苦钻研、探索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实践、不断总结.这样,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形式多样、不断创新,一定会不断发展,拥有更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