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教学模式方法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432 浏览:22096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逐年扩招,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迈进大众化和信息化阶段,大众化教育阶段对人才的培养更多的是面向社会多样化的需要和市场需要,这无疑对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传统大一统的单一的教学教学模式与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已不能满足培养目标多样化的现实需要,必须进行改革.

关 键 词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一、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是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信息化的必然选择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为完成某一教学课题而运用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方法的程序及策略体系,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教学方法的适当与否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

我国高等教育传统的“灌输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使我们培养出的大学生知识结构狭窄,运用知识的能力死板、机械,知识的再生能力严重缺乏,已很难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只有大力推进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二、高校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的问题

通过对吉林农业大学基础课、专业课、素质拓展课进行课堂听课,查看校院两级督导听课记录卡片,与教师座谈交流等,对教学模式与方法有了详细了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课堂教学多数是由教师来掌控课堂的主动权,信息是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递,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的跟着老师的教学内容,缺少需要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内容安排,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和互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忽视.

2.教学理念落后,多数还是传统的注入式、灌输式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仍以讲授法为主,教师按照讲义或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和演示,学生听课、记笔记,尤其是高等农业院校本科专业以农科为主,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和操作能力,这显然是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课堂中很难得到提高的.

3.教师与学生都缺乏对教学活动的兴趣与活力

由于师生之前缺乏互动和交流,教师和师生都对课堂教学缺乏积极性和活力,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对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没有兴趣,学生也不热衷与参与教师创新的教学方法.

4.一些新型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应用流于形式

部分课堂应用了实验法、探究法、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大部分课堂都应用了多媒体教学,但只停留在初步探索阶段,并与课程特色相结合,未能深入应用,难以收到实际效果,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具体实践

根据调研情况,在分析目前高校教学模式与方法突出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农科类院校课程特色及教学改革实际,开展了相关改革工作:

1.以探索适合我校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体系为主要目标,构建了以评选“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示范课程”促进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促进课程建设的运行机制.

学校组织了“吉林农业大学教学模式与方法示范课程”评选,经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评审,在申报的35门课程中,评选出25门课程为首批示范课程.这些课程属于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类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能够充分代表学校课程体系,通过这些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提升了学校课程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


25门课程被列为吉林农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立项建设,学校对每门课程给予建设经费,课程填报任务书,并接受学校的中期检查和结题评审.如果课程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出现与现行制度相矛盾的情况,学校将示情况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和倾斜.

经过两年的建设后,组织“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示范课程”总结改革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从总结材料中筛选出有代表性、适宜推广的课程准备交流材料,召开“吉林农业大学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交流研讨会”,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鼓励“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示范课程”创建课程网站,将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等上传至网站,设置网上布置作业、答疑等环节,部分课程还录制了教学录像,通过信息化技术将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实践的成果和经验推广到学校内外.

2.形成了基于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体系

经过实践,现已形成了不同课程类型分类指导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体系.

基础课程中,思想政治类课程率先实行了改革,总课时中拿出64学时从课堂教学转为实践环节,并改革课堂教授内容,以专题的形式讲授.同时,改革课程考试环节,从开卷改为闭卷.经两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对思想政治类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素质拓展课改革了开课方式,广泛调研,选取学生广泛好评的课程,邀请专家教授开设“教授大讲堂”,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同时,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及水平.

专业课程教师结合自身讲授课程的特色,用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将案例式、PBL、参与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3.形成了一批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成果,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农业推广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型的联合行动作为教学干预手段,在教师的引导下,由4-5名学生组成一个联合行动学习团队,自主构建学习场景、确认角色、分析角色和任务分配,按照学习计划进行工作推进,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实现了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学生团队为导向的联合行动学习模式转型,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生自主架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自主探索解决方法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发自身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动物免疫学》改革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在学生成绩中设置了“印象分”,主要依据随堂提问、考试与测评成绩给出,在上课前由教师提出与本次课讲授内容相关的问题,指定学生作答,并要求必须在下课前递交.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学生自己总结,或是需要查阅资料才能答全,故而学生必须将整节内容学透才有可能答出,同时也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逐渐透露答案.在短时间内若想完成题目并非易事,因而极大督促了学生认真听课和分析问题.

实践表明,通过多种模式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极大的提高了教师教学研究、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了本科教学质量.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