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动手操作让孩子轻松学习

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382 浏览:106794

常常在办公室听见老师笑谈,因为语数老师常占领其他学科的时间,只要看见其他学科以外的老师走进教室,那种场面简直跟名星演唱会没多大区别,孩子们掌声和欢乎声真叫老师感慨!

为什么我们的语数老师不能还给孩子快乐的天地呢其实我们是可以做到的.只要我们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语数课也能让孩子兴趣盎然,他们也会爱上语数学科,爱语数老师.我想从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中谈谈在课堂上动手操作,使孩子成功体验学习的快乐和兴趣的必要性,从而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达到教学的目.

动手操作在课堂中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即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

一、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课堂学习环境,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探索数学知识.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课堂上精心组织相关的动手操作活动,就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

二、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动手操作活动是多种感官协调参与的学习活动,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动眼、动耳,而且还要动手、动脑、动口,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已做、自己想、自已说进行积极探索、发现.

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发展.

教学中,利用操作材料、操作活动的特点,变教数学为做数学,使以往一人演示众人看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人人动手实验的主动探索式学习.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求知欲,使他们乐学、善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扩展了数学教学直观手段的内涵与外延,而且有助于调动多种感官、多种心理因素的优势形成合力,化静为动,可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有效地调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学生在主动地参与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动手操作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教学过程的本质是通过内外因相互作用促使学生由现这客体、潜在主体向现实主体转变,即塑造和构建学生主体.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整理、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搭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平台.


动手操作的需注意方法与过程: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还应注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注意操作活动中的调控,使其手脑并用,进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独立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

一、动手操作要有目的和方向

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必须明确这一操作的出发点是什么,学生通过操作,达到教学目标的哪一项.即动手是为动脑提供过程和素材,最终为发现数学规律怎么写作.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操作是一种学习手段,通过它为理解和掌握概念、法则和规律提供感性认识.使学生思维有目标有操作方向,同时也必须使学生明确通过操作解决什么问题,这样,学生的操作才会有针对性,内容集中,以便于组织教学.

二、充分相信学生,教师适时引导.

教育学研究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动手操作学具等动手的活动,可以帮助儿童获得直接感性认识,再经过手脑并用,便可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进而培养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单纯地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的动手操作才会产生实效性.

三、兴趣激发,激起动力.

要想让学生真正自发地参与到课堂中,除了教师对其相信和适时地引导外,还必须以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激起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例如我在讲三年级下册《统计》一课时,我从生活中搜索素材,以本校刚开展学生运动会为题,提出问题:你觉得开幕式节目好看吗我们班有多少人参加节目表演每个小组去了多少人想知道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这种从学生生活入手的导课,立刻把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了,于是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献策说用统计的方法.

四、操作活动要与思维活动课程、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教师在引导学生操作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引导学生怎样操作,更重要的是,必须引导学生根据操作中获得的具体经验和形成的表象,充分展开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活动,以达到对数学规律性知识的概括与揭示,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五、动手操作后要总结

既然教师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时,是有意识地定向于具体的教学目标的,那么在操作结束后,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达到所期望的目标.教师要启发学生,让他们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出结论,实现学生认知的升华,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某个具体的操作上.这个过程对于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显得更为重要,缺失操作后的总结,对这部分学生而言,活动课变得很好玩,却不知学到些什么.

总之,让学生动手操作,强化了感知,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儿童接受,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同时动手实践让孩子们亲自参与到了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去,为孩子们真正带来了学习的乐趣!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重视操作活动,用操作活动启迪思维,使思维在操作中得到发展.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