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数学学习素质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62 浏览:21161

摘 要 :中职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这三方面的学习障碍:注意力的不稳定,知识记忆障碍和解题思维的受阻.极大得削弱了中职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作为教师要及时应对、消除这三种障碍,培养学生学习中职数学的学习兴趣、主动精神和思维能力,全面提高中职生的数学学习素质.

关 键 词 :中职生;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144-01

一、抓住学生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具有相互依赖性和延续性,如果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不强.在课堂上注意力就不可能集中在学习内容上.当老师讲过时注意力才开始恢复,这样便造成听不懂,而对知识模糊认识的缘故,学习障碍便由此产生.经总结有以下几种原因:

由于数学课堂知识概念较多,前后课堂知识联系紧密,若对前面概念和知识没听懂,则直接影响到对后续的学习,且课堂上容易疲劳,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容易瞌睡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只注意全体不注意局部,中等或中等以上的学生课堂回答问题较积极,忽视了对差生的提示和关照,没有采用符合全体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有数学学习障碍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往往较其他学生更容易分心,一有意外情况就会产生分心,如:其他学生的小动作,室外信息的刺激,教师常用的口头语等对这些学生都具有影响力.经研究发现几乎所有数学学习障碍的产生都与注意力的不稳定性有关.

消除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角色是教师,中职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好动、自我克制能力差.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切实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法,确实把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都引导到上来.

最根本的是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某些学生觉得学习枯燥,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可以提前两天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一些图片、实物,用硬纸片制作柱体、锥体等模型.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实物和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然后再按每两人一组把这些实物或模型进行归类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最后选派一些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教师也可利用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银行的利率”、“股市走势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消除学生记忆障碍,培养主动精神

一般说来,中职学生是有能力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完成记忆任务的,但是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往往做不到这一点,或者有的学生是机械记忆型的,而没有领会记忆的内容.


在课堂上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障碍的一般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把问题讲深讲透,并向学生传授一些有效的形象的记忆方法,如在强调根据内容意义识记的同时,使用形象记忆,对比记忆、重点记忆、循环记忆、顺口溜记忆等等,长此以往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也就可从根本上矫治因记忆产生的数学学习障碍.

长期看,教师在教学上将学生作为主体,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三、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关系的概括和问接的反映,思维能力是一种认识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心理学研究表明,中职生在校学习阶段是学生整个中职阶段思维发展的变质期与关键期,从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开始,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意味着他们的思维能力趋于成熟.数学学习和思维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学生在思维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那么该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就会产生障碍.

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上因材施教,激发潜能.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另一方面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做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