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教材品德与社会课程合作学习新模式

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356 浏览:97937

作为一门活动型课程的品德与社会课,教材中很多的活动设计方案,教师对其理解和运用仍不到位.为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教材,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笔者通过研究,探索出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图表、空白等进行课堂教学的模式.

一、明确目标导入主题

揭示主题,宣布学习内容是每节课的第一环节.第一环节是序幕,是一节课的良好开端.导出主题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谜语、歌曲、动画、图片等.在诸多方式选择中,教师既要考虑切入主题,又要注重趣味性.做到主题明确,内容清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利用教材初步学习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材与其他学科教材不同,其从儿童视角出发,运用儿童的语言,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图画、照片等.其具有开放性、生活性.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有很强的现实性.

(一)利用好教材

1.教材上的图片是联系生活的桥梁

首先,教材上的图片,是学习内容的直观呈现.它是学习资源,也是学习范例.一幅画面揭示一方面内容,图片承载的信息量是文字承载信息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利用教材上的图片、照片等,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来开展学习,易于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效果.利用教材上的图片要做到:透过图片挖掘其内涵与外延,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上册二单元第一课《我学会了》,教材第26-27页上的图片.第一幅图,小女孩说:我能读写很多字了,还能读文字书呢.第二幅图,小男孩说:我会用学过的数学为家里记账了.第三幅图,小女孩会拌凉菜了.这些图片,不是要学生们说图上有谁?他们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而是要把图片与教材中的问题相结合,面向学生已有经验提出有效的生活化问题,即请同学们先看看书上的小朋友平时学会了什么?再对照自己的生活联想,学会了哪些知识或本领?然后,请同学们结合事例把自己学会了什么和当时的经历告诉大家.让学生通过讲述自己的失败与成功,达到借助教材内容把学习延伸到生活中的目的.依据教材上的图片,将学习主题根植于学生生活中,把思考从书本引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感知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2.图表是典型的范例,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图表是教材学习内容的一部分,它有利于学生尝试新方法,培养研究能力.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上册一单元第一课《我爱我家》中的8-9页,我的家庭小调查活动,其中有问题提纲,有调查表.又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上册四单元第一课《我是谁》,在教材的61页上有《我的调查报告》,旨在告诉学生基本的调查方法和调查报告的写法.教师应利用其做一些指导,如调查的地点,问95题如何确定,如何记录获取的材料,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填写调查结果.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调查报告.为了帮助学生会调查和写调查报告,教材上以图表形式呈现出调查报告包括的项目、内容,利于模仿,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3.利用好教材的空白

教材中的空白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蕴含着多重含义.为教师提供了创造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平台,是拓展教材的载体.留白利于对话和交流.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上册三单元第一课《规则在哪里》的46-47页,家庭生活规则,学校生活规则,社会生活规则等,在图片上,只介绍了两三种,其他的规则是什么?其内容下面均有留白,即大问号后面写着“还有呢”?这是留给学生自主探寻的空间,通过这样的空白,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总结出不同生活场所里的各种规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教材内容.留白,利于实践、探究.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上册三单元第三课《规则有什么用》的49-51页,一半是文字,一半是空白,诸多空白给学生留下了创造空间.如何让学生对规则做进一步探讨,并认识不同的规则作用是其目的.

(二)运用多种方法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认为:“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学生间的经验差异,鼓励学生与拥有不同经验和观点的同伴、教师及其他人开展交流、讨论和对话,分享经验和感受.”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只有一个地球》,为了让学生了解环境恶化、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等重大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树立环境忧患意识,可利用视频,让学生观看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利用收集的资料说明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等.学生经过探究、讨论、交流后,树立了环境忧患意识.

三、自主探究深入学习

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它与学校、家庭、社会密切相连,与其他学科相连.开发课程资源尤为重要.

(一)分享资源合作学习

学习内容需要向课前、课后延伸,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是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关键.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只有一个地球》中第21页,只提供了水、森林、矿产三方面的小资料,而矿产有哪些?它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是什么?它与我们的关系是什么?这些书本上没有介绍.诸如此类的知识,教师需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前利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然后整理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分享给大家.这样的环节,不但使学生提高了自学能力,而且使学习内容发生更大效能,实现了高效学习.

(二)讨论提升巩固训练


深入学习是在初步学习基础上,把所学习内容内化与提升的过程.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上册三单元第一课《规则在哪里》,学习目标之一: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家庭、学校、社会要制订许多规则?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要设计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最后,教师应对活动课进行总结与提升,这也是下次活动课的开始.要给学生发言权,使其畅所欲言谈收获,讲疑惑.同时,要把下次活动的主题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做好下次活动课的准备.“四段式”的教学,是需要学生灵活运用的,应领会其内涵.教学境界不在于有几个步骤,而在于追求不变中的万变,在于把课堂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使课堂有生命力,完成课程使命.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