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绘画之线与装饰设计艺术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54 浏览:9880

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史,线的运用始终贯穿于其中.从古老的岩画、象形文字到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从华美的“唐草”至陈老莲的《水浒叶子》,这些作品极具民族艺术的独特性,又有明显的装饰性,且都将线的艺术一步步托上登峰造极的云天.古人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美谈,这些美谈都令人领悟到线艺术所具有的或规整、或飘逸、或刚劲、或柔美的充满古拙之风的装饰情趣,足以展露其璀璨夺目的辉煌,由此可见线与装饰设计性绘画之间的不解渊源.

朴素的陶罐,古老的岩画,极具装饰特性的象形文字,至今仍能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倍受人们的珍爱.它们以线为主的造型,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从中不难看出“线”所具有的说服力.线是绘画的主体,面对一个形体,在摈弃了对象的色彩、块面、明暗关系之后,剩下来的便是无可摈弃的形的本质,无线到无形.线具有无穷的表现力,同时线也是无情的,它会暴露出你对造型的粗疏和理解观察的肤浅,好的线条是有生命、有知觉的,就看你如何去理解与把握它了.


装饰线描是学习装饰设计性绘画的重要手段之一,装饰设计性绘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课题,它不同于一般的绘画,在构图上追求丰富、多变,把立体的东西平面化,刻意创造出的平面能给人一种安全舒适丰满充盈的感觉,体现并传达美的信息.它不以写实为目的,其艺术创作的重心也就被转移到表现人对造物的理想化空间的层次上,这就要求我们须以更主动的意识去理解、分析和表现它.装饰设计性绘画也具有线条、色彩、比例、空间等等构成绘画的基本元素,只要将写实性绘画和装饰性绘画比较一下,便不难看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由此可总结出装饰设计性绘画的几个基本特征,即:时空关系、比例关系、色彩关系和线条关系.

时空关系:在制作装饰设计性绘画作品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刻意地创造出某种平面的、二维的感觉,突破单一时空单元的限制,以多单元时空组合成四维空间,并有意识地缩短或整体地取消三度空间,将空间变成平面空间.

比例关系:打破常规的比例关系,以画面视觉审美的需要为原则,对局部或整体的比例关系加以有意味的,有说服力的调整和改变.

色彩关系: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强调色彩属性的独立性,或极尽单纯、强烈,或极尽调合、统一,给视觉造成一种冲击力.

线条关系:通过线条的排列组合及线条的形式变化,刻意制造出有秩序的、规整的节奏感,是体现造型能力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装饰设计性绘画中最为基本、最有表现力的手段.

这四个特征都大大超越了写实绘画中视觉经验的种种禁忌,从而创造出特殊的视觉效果.当然,装饰设计的手法远不止上述几点,一般说来,在远离绘画的写实表现手法上,尝试着做有意味的变革,都能接近装饰设计的意义.

装饰设计体现着人类文明的一种愿望和基本方式,装饰的意识被运用在绘画及其他造型艺术,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现象,不管装饰设计作为一种明确而又独立的概念何时才从理论上得以确立,至少在人类大量的史前文化中有着毋庸质疑的明证,从我国的古代文化中也不难看出装饰设计绘画与线艺术之间的不解之缘,线具有很强的装饰意识,在艺术造型中颇具独立的审美意义,中国的古文字源于“指事”“象形”“会意”,将复杂的事物简约至数根线条的组合,充满线艺术的装饰美感,且仍能准确表达其内容,其中的“会意”之说与画论中的“神似”有着不谋而合的成分.在表达造型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那些易于直接从视觉观察中获得的线条,并不是塑造对象的最重要的线条,而当某些线的确定性在画面中模糊起来后,必将有一番很大的收获,因为线的内在精神将被领悟出来,有如我们面对华丽的墙面装饰设计,在这种装饰设计之下我们却仍能清楚地觉查出建筑构架的存在.

生动感人的线条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具有深入描绘对象内在本质结构中的非凡穿透力,国外美术教学中发展出的设计素描也具有同样的道理(西方设计素描在我国美术设计教学中已被广泛用运,但在部分院校还存在着理解上的不准确与差异).线的游动的手感,疏密有致的穿插,质朴无华的情韵,准确透澈的辨析,都构成其无可替代的美感.当然,后来也有人给线艺术冠上了许多别的称号,如所谓的“十八描”,虽有其独到之处,但其画蛇添足,划地为牢之举,又使其失去了线艺术的光彩.画到熟时情韵所致,讲品格,见修养,经纬有致,演绎分明,多一线觉则太杂,少一线又不可,个人见长,习性有异,故人人都有其独具一格的描法,这恐怕是十八描所无法替代的.

在许多人的作品中,我们常惊喜地看到缥缈的流云被凝固,杂乱的树木服从在规整的放射状中静静地伸展,复杂的轮廓处理得整齐而清晰等艺术家们很巧妙地利用各种手段对经验性的视觉作了调整和改变,从而创造出画面特有的视觉美感.传统美感和经验性视觉经过不断的总结和升华,形成一种程式化的内在本质,要主动从这种程式化中寻求各自的突破点,是需要独具慧眼的勇气与才智的.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眼睛,更要忠实于自己的创作.当艺术的想象驾驭你的视觉时,你会觉得写实与装饰、具象与抽象之间,只是风格与手段的追求不同,并不存在美与不美的本质冲突.

在艺术千变万化的今天,固定的画种界线在模糊或消失,美术的观念和画家的探索同时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自由空间,写实与装饰设计这两种形式都被空前地加以互补、渗透和平等对等.在我们的艺术教学中,人类这些宝贵的观念性的进步,是值得我们大大地加以珍惜、研究、总结和发展的.我们认为在现有的美术教学体系中既要坚持重视必要的基础训练,又要敢于大胆地打破专业框架,淡化画种界限,在可能的条件下,提供学生广泛而自由地涉猎各类画种和各种表现形式,让学生在一个多层面、多向性、无指令性约束的状态中自由地做出专业选择.整体的教学应在围绕如何发现美和表现美这一根本问题展开,使技能训练、艺术鉴赏、理论传授形成有机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学科的全方位构架的基础上融汇古今,贯通中外,学会思索,大胆创新,让学生从各种渠道各自需要的艺术灵泉,在具备了相对完整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现并确立适应自我个性的探索研究方向,从而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

【参考文献】

[1]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7.

[2]李伟,张月.图案与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4.

[3]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7.

[4]余乐孝.应用美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6.

[5]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9.

[6]林家阳,冯俊熙.设计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作者简介:樊莉,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