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素质教育,让历史教学无效走向有效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75 浏览:18048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有效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条件,作为教师,要想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重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就从备课、导入、提问、结课、反思这五个角度入手来分析实现有效教学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希望每个教师都能在历史教学活动中真正地把握素质教育,让历史教学活动从无效走向有效,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历史学科的过程中获得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 键 词 :素质教育;历史课堂;无效教学;有效教学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理念越发地深入人心.历史学科作为初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实现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目标自然也就成为教师开展历史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所谓素质教育目标,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历史这门学科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了解一些历史史实,同时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一定的思考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树立科学的历史观,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而以上这一系列的目标要想在历史教学中得以实现,必须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历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果历史教学活动低效甚至无效,那么任何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了.

历史学科作为初中阶段一门人文类的学科,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很多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忽视学生的个人特质和发展需求,从而使历史教学活动总体上呈现出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状态.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一方面要正视历史教学活动的现实,另一方面,要努力抓住眼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机遇,从多个途径来对传统的历史教学工作进行改进,努力推进历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推动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有效备课

常言道:不打无准备之仗.因此,对于教师来说,要想提高历史教学活动的成功率和有效性,有效的备课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什么样的备课才能够称得上有效的呢?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注意,有效的备课绝不是教师在上课之前把课本内容浏览一遍,备课工作事实上是一个讲求系统性和技巧性的环节.在备课环节中,教师一方面要从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上做好准备,针对课堂教学中需要用到的教学资料,教师要提前搜集整理好,并明确教学目标,制订详细的教案;另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自身的特征做好准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针对学生的这些实际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够大大提升备课环节的有效性.

二、有效导入

在历史课堂上,导入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堂导入就犹如大餐前的开胃菜,如果“开胃菜”选对了,会对接下来的整堂课的活动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一般承担两大功能:(1)用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用于为接下来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鉴于这两大功能,教师在选择导入方式的时候就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简洁性.导入的功能是为了引导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导入环节不宜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否则不仅会造成学生的疲劳感,同时还会影响接下来的主要教学内容的讲授进度;(2)趣味性.导入环节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目的性.每堂课的导入环节都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而设计的,因此,导入内容一定要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设计,使导入环节的内容具有明确的目的性;(4)多样性.导入环节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设计导入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导入方式的多样性.在历史课堂中,常用的导入方式包括以旧引新导入法、悬念式导入法、漫画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视频导入法等,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地选用导入方式,通过导入功能的实现来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唐朝对外友好往来》一课的时候,就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开始入手:为什么如今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会被人们称为“唐人”?而华人聚集的地方则被称为“唐人街”?这样,通过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时,就在上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工具给学生展示了动画版的《清明上河图》,在图中,原本静态的图画配上了音乐和音效,从而更加真实地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宋代的城市风貌,在这幅图片的引领下,学生仿佛亲身漫步在当时宋代的街市之中,从而有效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短短几分钟的巧妙导入往往可以有效提升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不仅要认识到导入的重要性,更要注重导入设计的艺术性和技巧性.

三、有效提问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最常犯的错误就是缺少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很多时候,一堂四十五分钟的课程,教师一个人能讲上四十分钟,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基本上没有发言权.要知道,教学活动的实质就是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教学活动要想达到科学有效,教与学的统一性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是必须的前提,因此,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历史课堂上,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最常用的方式,而要想使课堂提问科学有效,需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把握问题的深度;(2)注意问题的梯度;(3)注意提问面的广度;(4)注意提问时间.例如,在教学《难忘九一八》一课时,笔者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发现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有很多,包括: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九一八”事变?为什么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日的开端?为什么偌大一块东三省在短短半年就全部沦陷了?为什么要下“不抵抗”的命令?张学良与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最终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解决方法?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如果想把每个问题都面面俱到地分析透彻,课堂时间必然不够.因此,笔者就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取了几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要下“不抵抗”的命令?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以及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够和平解决?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基本上可以把本节课的重难点涵盖进来,至于其他的问题,笔者则在上课的过程中采取了直接讲授的方式.这样的课堂提问不仅考虑到问题的深度和学生的接受度,同时,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也使课堂提问显得更具层次感,从而有效提升师生交流和沟通的有效性. 四、有效结课


我们常常说,做事情要有始有终,然而,在历史课堂上有很多教师的教学活动往往是虎头蛇尾,开头的时候采用了精彩的导入把学生引入学习的状态,然而,在课堂结束之时,却没有对结尾进行足够的重视,草草结课,从而使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效结课也是实现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必要前提.一般来说,在历史课堂上,常用的结课方式有梳理式结课、归纳总结式结课、首尾呼应式结课、悬念式结课.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结课结得好,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笔者在教学《戊戌变法》这一课时,采取的是悬念式导入的方式,给学生提出了问题: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的考验下宣告了失败,这个时候,康有为、梁启超又继续扛起了变法的大旗,开展了维新变法运动?那么,康梁二人是否能够通过这一次的变法力挽狂潮,改变中国的命运呢?利用这个问题的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而到了课堂教学的结尾处,笔者就针对导入中提出的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做了如下的结课总结:戊戌变法仅仅维持了一百天就失败了,康梁等人并没有借助此次变法改变中国受奴役、受压迫的命运,然而,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了,但是维新派大胆变革,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潮在当时的历史中是具有明显的进步性的,可以说,这次变法虽然失败,但是它也打开了一部分有识之士的慧眼,为以后中国历史的巨大变革开启了大门.就这样,通过这种首尾呼应式的结课方式,使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在教师最后的总结中得到了升华,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五、有效反思

善于反思的人是最具进步和发展潜能的人,因为在反思的过程中,可以总结成功的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从而为下一次活动的高效开展打下基础.同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够善于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积极地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收获,努力发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这样,在下一次的讲课过程中,就能够继续发挥优点,努力改进不足,这样,在一次次的反思和改进中,教学质量会获得迅速的提升.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想实现有效教学,一定要重视反思环节的有效开展.

总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实现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努力规避教学活动中的无效教学现象,通过多种手段、多个途径来提高历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一旦教学活动科学有效,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也就水到渠成,从而使历史教学活动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