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综述

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958 浏览:105345

摘 要 :针对韩国人学习汉语语音偏误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有以下几个角度:1.从汉语和韩语的特点和渊源入手,对韩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进行经验型总结.2.基于数据的定量实证性研究,包括了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但研究大多集中在静态的共时的研究上,往往忽略动态的历时的分析.

关键字:韩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研究综述

一、前言

汉语学习在全球掀起热潮,韩国学生逐渐成为一个庞大而不容忽视的群体,针对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偏误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偏误分析”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突破口.基本的理论依据是第二语言习得和相似度检测语理论.针对韩国人学习汉语语音偏误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角度:1、从汉语和韩语的特点和渊源入手,对韩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进行经验型总结2、基于数据的定量实证性研究,包括了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本文致力于梳理近年来韩国人学习汉语语音偏误的研究成果,对韩国人在学习汉语声母、韵母和声调等方面所出现的偏误进行分类和总结,由此全面地了解当前韩国人学习汉语语音偏误的研究现状.

二、声韵调偏误研究现况

(一)声母偏误研究.对声母偏误的研究,主要是经验性的总结,比如刘名章(1990)、王秀珍(1996)、宋春阳(1998)、黄贞姬(1999)、王宇(2000)、崔玉波(2006)、余诗隽(2007)、元莲仙(2010)等,他们都较为笼统地、例举性地提出韩国人学习汉语语音所产生的一些偏误,主要集中在唇齿音f[f],舌尖后音zh[ts]、ch[ts]、sh[s],舌尖前音z[]、c[]、s[s],舌尖后浊辅音r[],喉擦音h[x].此外,禹嘉英(2001)、张志云(2002)、胡晓研(2007)、陈晨,廖一霖(2009)等是基于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的研究.禹嘉英(2001)对15名在中国学习了l年到l年半左右汉语的初中级班的韩国学生采用了录音分析和问卷调查,以及对汉韩两者辅音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归纳出了韩国学生学习普通话声母时出现的一些偏误及原因.张志云(2002)同样对中级汉语水平的韩国人进行录音分析和问卷调查,且列出了被调查者的背景资料和语音调查的详细内容,结论相似.胡晓研(2007)则是在语音调查的基础上,集中讨论了韩国学生汉语相似度检测语语音模式问题.


对声母偏误所进行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其产生的原因:一是母语负迁移,二是错误类推.如郭宏(2007)、韩召望(2011)等.而母语负迁移又可具体细分为汉韩语音系统差异产生的偏误和汉韩汉字音差异产生的偏误.如崔玉波(2006)、刘逆平(2009)等

三、韵母偏误的研究

关于韵母偏误的研究,如宋春阳(1998)、黄贞姬(1999)、王宇(2000)、崔玉波(2006)余诗隽(2007)、洪小熙(2008)等是经验性总结,胡晓研(2007)、陈(2007)、屠爱萍(2008)、李露(2011)等是进行材料性研究,王韫佳(2001)、陈凡凡、周小兵(2005)、王茂林(2011)等是进行实验性研究.

对韵母偏误类型进行的划分,主要是从单韵母、复合韵母、鼻音韵母三个角度.其中,单韵母的偏误主要集中在o[o]、e[]、ü[y]、-i[]、-i[]、er[r].复合韵母的偏误主要集中在:ou[ou]误发为[o],i[ai]、ei[ei]、o[au]、ou[ou]误发为韩语单韵母[]、[e]、[o]、[o],uei[uei]、ui[uai]、uan[uan]误发为[ui]、[ua]、[an].鼻音韵母的偏误主要集中在:an[an]、en[en]误发为ang[]、eng[],in[in]、ing[i]不分,un[yn]、iong[y]不分,带[p]、[m]等韵尾的闭音节代替带[n]韵尾的音节.

四、声调偏误的研究

汉语声调的习得研究是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研究的焦点,因此,关于声调的偏误分析是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研究中成果最为丰富的,当然韩国学生声调偏误研究也不例外,且基本都是采用听辨或者发音测试,然后使用语音软件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有马燕华(1994)、朱川(1997)、闫恒(2005)、冯丽萍、胡秀梅(2005)、高玉娟、李宝贵(2006)、陈子悠(2007)、刘珊珊(2008)、赵赫(2011)、姜慈映(2011)等等.

朱川的《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对策》,朱川:《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对策》,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年7月用百字表分析了日本、英语母语、韩国、新加坡留学生单字四声的情况.分析了教学上二字组(20种调型)的难易程度和常见错误.

高玉娟、李宝贵(2006)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韩国留学生汉语声调四声的偏误进行声学分析,并首次运用石峰教授的声调格局理论,做出韩国留学生汉语的声调格局图,把它们与普通话的声调格局进行比较,从调长、调域、调型和调值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随后得出结论:对于韩国留学生来说,最容易习得的是去声,其次是阴平,然后是阳平,最难的是上声;他们习得汉语声调最大的偏误是阳平和上声的混淆,易将阳平发成低曲折调.

陈子悠(2007)采用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对韩国学生的单字组和双字组的声调偏误进行考察,得出结论:偏误主要表现在调长、调域及声调格局等方面.最易习得去声,其次阴平,再次阳平,最难上声.最大的偏误集中在阳平和上声混淆,以及将阳平发成低曲折调.然后还对日韩泰三国留学生声调偏误进行了对比.

五、结语

据统计1977-2007年汉语二语语音习得研究涉及的主要语种情况,针对母语为韩语的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研究已超过了总量的20%,针对韩国留学生语音偏误的研究也是蓬勃发展和逐渐成熟.从研究方法来说,一是经验总结性研究不断减少,定量实证性研究不断增加,二是是实验语音学研究方法增大了各种语音实验仪器和软件使用率,例如K3700(冯丽萍、胡秀梅2005)、Pratt(夏晴2006)等.从研究材料来说,现有论文所使用研究材料既有韩国学生非口头发音语言材料,也有口头发音的言语材料.其中言语材料包括了单字、双字词语(或字组)、长句和短句,如夏晴(2005).研究材料的言语化和综合化,大大提高了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即便韩国学生语音偏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领域发展不平衡.目前韩国人语音偏误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三大音节内语音要素的偏误研究,而轻声、儿化、变调、重音和语调等语流方面的偏误所获得的关注大大不够.而且音节内部要素的偏误研究中,研究相对比较充分的是声调偏误,其次是声母偏误,而对韵母偏误等领域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尚需加强.

(二)静态和动态性研究发展不协调,现有的研究大多是将韩国学生的汉语发音同中国人的普通话发音进行横向对比或者相同级别、不同国家学生的汉语语音偏误进行横向对比,如刘艺(1998)、陈子悠(2007),但是从历时角度,将不同水平的韩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以及同一组韩国学生不同阶段的汉语语音习得过程中的语音偏误进行纵向的对比研究始终缺失.

(三)研究使用的材料不平衡.研究所使用的言语材料中,朗读发音材料非常多,韩国学生自然口语材料很少.此外,从朗读的言语材料内部来看,句子和文章两类朗读材料的使用很少.我们通常提到的留学生洋腔洋调问题,不仅包括声调问题,也包括语调问题,要研究清楚留学生汉语语调习得规律及其偏误特点,就必须使用句子和文章材料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