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高中物理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401 浏览:129872

随着教改的深化,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教材都相对降低了要求,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个问题――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学生普遍反应,在初中学习物理只需花很少的时间,上课听讲、课后完成作业,知识基本上就掌握了.而高中物理所用的时间多,上课听讲、认真的看书,课后还是不会做作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初中物理知识简单,直观形象,都来源于生活.

高中物理知识性强,有些规律要通过学生自己理解、总结,有些规律与生活中的现象相悖,着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二是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初中学生主要是培养形象思维,而高中学生必须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提高思维深度.从教材看来,思维形式的提高也很明显.初中教材从具体的事物、具体的自然现象中总结规律;高中教材将具体的实物抽象为理想的模型,比如质点、点电荷.通过研究这些理想模型的运动来总结规律.为了学生能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在高中教材里仍然附了很多实物和图像.

因此我认为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的采用图像法.高中教材里所附的这些实物和图像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它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图像有:力学中,力的图示、质点、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速度图像、振动图像、波形图;热学中,等容图像、等温图像;电学中,点电荷、电场线、磁场线、交变电流的图像;光学中的光路图等等.这些图像是通过应用物理的方法从实物、从实验中抽象出来的或是应用数学手段总结出来的.它能够形象的反映物理规律,表达物理知识.比枯燥的文字、公式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讲授电场时,通过实验演示,很多同学都相信互不接触的电荷间具有力的作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此电荷之间应该存在一种物质,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是什么呢?从而引入了“电场”.有的同学还不理解,进而人为的引用一种客观上不存在的线来描述电场,即电场线.将无形的物质用有形的东西来表示,大部分同学明白了.可以看出在教学中采用图像法具有形象直观、易掌握等优点.当然有时也会遇到一些麻烦.

在讲授匀速运动的时间位移图像时,有些学生由于没有很好的掌握位移的概念,又不结合实际分析,轻易地把该图像理解为物体的运动轨迹.也有少数学生读不懂这类图像,在数学中这是很简单的直角坐标和正比例函数关系,在此有必要对比着讲解.又如讲振动图像时,也有学生把图像与振子的轨迹混淆,将振子的振动过程分析不清.学习了波形图后,教师在讲清讲细的同时,如果学生自己不理解两类图像的含义,要分清楚振动图像和波形图又是一难点.这些细节之处看起来不重要,然而这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应用数学手段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提高思维能力的最佳例子.实际上解决物理问题关键在于构建物理模型,将实物和文字表述用理想模型和图像表示出来.学生要做到这点,要靠平时多看、多练.这一步不能突破,那么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效率就不高.同时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示范.

图像法适用于整个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不仅在讲授物理知识时应用,在习题课中应用得更为普遍且更重要.比如:甲乙两辆车相距100m,同时沿同一方向出发,甲车初速度为20m/s、以加速度为2m/s2做匀减速度直线运动.乙车初速度为零,为加速度为6m/s2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问两车能否相遇,相遇前的最大距离是多少?解决这类追及问题我们只有两个可用条件:速度相等,位移相等.怎样运用这两个条件呢?首先分析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就是作出两车运动的过程的图像,如果将上图作出来了,清晰的看出甲车做匀减速运动乙车做匀加速运动,甲乙两车一定相遇,相遇前速度相等时,之间的距离最大.

因此作图是解题的关键,作图的过程就是分析、理解题意的过程.在习题课中就该强化训练,务必让学生掌握作图的方法,能灵活的运用.电表的使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这一学生试验是高三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该试验主要由三个重要环节,一是测出电流表G的内阻Rg;二是计算出把电流表改装为量程为的5电压表,需串联的电阻R1;三是对改装后的电压表进行校对.


本文主要介绍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在实验室仪器充足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找到以下六种方法.

1.半偏法

这是课本上介绍的方法.首先闭合31调R1使电流表G满偏,再闭合32,调R2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在R1>>R2时,可认为Rg等于R2.

因电阻R2的并入,电路中总电阻减小,导致电路中总电流增大.因此当流经电流表的电流为时,即,由并联电路知识可知R2>R2,一般要求R1>100R2.要使R1>>R2,只要即可.对一定的电流表,在不超量程的条件下,电压越高误差越小.

2.满偏法

首先闭合31调R1使电流表G满偏,则.再闭合32,将R1的阻值减半,调R2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仍然满偏,由以上三式得.由于电源内阻很小,一般R1>>r,所以r可以忽略,这时Rg等于R2.该法由于忽略电源内阻,使测量值偏大.但一般R1>>r,因此该法误差较小,比较精确.但该法计算量比较大.

3.电阻替代法

此法多选用一个比电流表G量程大几倍的电流表A.先闭合3和31,调R1使电流表A的指针指一定电流I.然后断开31接通32,调R2使电流表A的指针仍然指电流I,则Rg等于R2.该法操作方便,不需要任何计算,且精确度较高.但需要两个电表,有条件的学校,让学生选用这一方法较好.

可见该试验方法较多,做好该试验对高考中试验设计问题是很有帮助的.同时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电路基本规律设计新的实验方法,而不照搬课本.这对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大有益处.

总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其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应该正确的认识各种教学方法的功能和效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我提倡多采用图像法,希望同行实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