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综述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905 浏览:57984

[摘 要]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关键,而它又与“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所以本文从文献数量及分布、分类、研究不足等情况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做一综述.

[关 键 词 ] 双师型;教学能力

一、文献数量及分布情况

1.关于“双师型”文献

截至到2013年1月,在中国知网上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将检索篇名设置为双师型,在社会科学Ⅱ中的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范围内进行检索,检索到的论文共1759篇.文献数量逐年分布情况如下:1991至1999年20篇,2000至2004年每年不足50篇,2005至2006年每年不足100篇,2007至2009年每年不足200篇,2010至2013年1月每年研究均超过200篇.这些数字表明人们对“双师型”问题的研究还在持续的进行着,而且逐年呈递增的趋势.这一方面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双师型”教师自身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我们对它的研究还存在着较大的探索空间.

2.关于“教学能力”文献

以教师教学能力为篇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所得到的高职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论文共30篇.从历年研究成果的分布来看,2004年至2008年间,每年的篇数不超过5篇,而从2009年以来篇数虽有明显增加,但还是不足15篇.这说明在学术科研方面还没有充足的理论为高职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丰富的指导.

3、在百度中搜索到的国家职业教育的政策文件关于“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自1995年至2010年主要有十部.

二、文献研究概述

1.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国外的研究在中国期刊网上并未直接检索到以“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为篇名的文章;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题的文章也不多,从1994年至2010年共15篇,主要谈国外“双师型”职教师资的结构来源、培养模式、考核晋升制度、地位待遇等内容.文献篇目之少,究其原因,是因为国外的职业教育中没有“双师型”这样的概念,但他们培养出的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自身却已具备了“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原因如下:首先,国外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具备了两个特点,即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训练相结合、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其次,实训在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所以培养出的学员技能操作的本领很强.具体而言,国外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分为职前职教师资培养和职后师资培训、进修与提高两类.职前在专门设立的技术师范学院、技术教育学院或可授予职业技术教师资格文凭(合格证)的教育学院或系的院校如综合性大学、普通师范学院、技术院校内进行职教师资,通过培训使即将踏上教学岗位的从业人员既具备理论教育知识,又具备技术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与此同时,这些从业人员还应在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一至两年的实习,然后参加国家考试,考试通过后才获得职业技术学校任教的正式资格.职后培训分为个人进修和集体培训两种形式.培训机构一般是学校、国家设立的部门和大型企业;培训的内容既有教学方法、专业课程方面的知识,又有实践技能培训方面的知识;培训经费往往由国家资助,但在国家无法满足社会对职业师资的需求下,教育部门、学校就需与生产部门、工厂、企业进行合作办学,即企事业单位将理论实践的高尖人才输送给职业技术学校,以弥补学校师资不足.


2.国内研究现状

以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结果为零,所以国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我们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综述.

1.高等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于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论述最早是由我国高等教育界的泰斗潘懋元先生在1996年提及的.他认为“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就是“大学教师进行教学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广义地讲,它也应该包括治学能力,即大学教师一方面要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和调整知识结构,提高自己学术水平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应该具有研究治学规律、寻求最佳治学方法的能力.”而学者吕纪增和张予英则认为: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教学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这不仅强调了教学能力的目标指向,也突出了教学能力的效率取向.

2.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截至2013年1月,以教师教学能力为题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所得到的高职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论文共30篇.从历年研究成果的分布来看,2004年至2008年间,每年的篇数不超过5篇,而从2009年开始数量明显增加,但到2010年每年的篇数还是不足15篇,而2011年以来的文献也不多.其中最早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文章是李春华和程君2004年在职业教育研究上发表的《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探讨》一文.他们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不仅包括教学基本能力,还应包括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这说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所应具备的突出能力.在随后的几年中,也有学者谈到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能力的构成、能力培养、评价体系等内容,这都为研究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3.“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

一方面国内学者对“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是伴随着对“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研究而逐渐展开的,另一方面“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管理体制、培养模式、策略等内容也为“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双师”最早的含义是于根元在《1991汉语新词语》中提到的讲师和工程师,或教授和高级工程师的意思,主要运用于工科类专科院校的师资队伍.而最早提到学校要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是王义澄.他于1991年发表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上的《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文中指出“上海冶金专科学校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实践中,要建设一支又红又专、能文能武、理论密切结合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年12月凌德麟《关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的探讨》一文对国家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政策及措施进行了论述.文章强调“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不仅是高等工程专科学校、也是大部分部委和省市地方所办的工科本科院校的需要,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这两篇文章指出了高校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必要性. 1999年至2006年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还是沿用本科学科型的教育模式,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教育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按照提出的高职理论规范的那样去做,这就导致了高职教育质量提高得并不快.在这种背景下2006年11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出台并指出在师资建设方面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建设,“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受国家政策的影响,陆续有学者写出关于“双师型”教师能力的论文.

三、文献研究不足

从1995年至2010年间,15年来国家陆续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性文件每次都要提及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但其关键“教学能力”问题在已检索到的“双师型”论文中却很少提及.所以“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及构成因素是什么?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成因是什么?解决的对策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内容.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