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职业教育的现状

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039 浏览:117457

摘 要:行业的发展急剧拉动了对化工人才,尤其是对技能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然而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还不能满足当前市场对人才的客观需求.本文分析了目前化工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化工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近几年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行业的发展急剧拉动了对专门人才,尤其是对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紧迫需求,加上职业教育发展的许多配套制度的不完善,使职业教育的发展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职业教育的现行体制建设还不能满足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对人才的客观需求.建立一个开放的、灵活的、立体的和面向各层次教育对象的职业教育模式,有助于为市场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一、化工职业教育现状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产业,也是中国制造业的主要产业之一.今后5~10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仍处于迅速发展的上升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世界经济环境良好,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国家政策稳定,投资快速增长.在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中,中国的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大有可为,前景美好.

据统计,从2003年到2006年3年间,全行业从业人员从469万增加到516万,净增47万.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数量不足.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供不应求,每年有20%缺额.二是技能劳动者队伍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劳动者的18.8%,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只有3.2%,低于全国4%的水平.三是劳动者素质急需培训提高,30.3%的劳动者未经正规职业教育,从社会直接进入企业,非技术工人总数占职工总数达23.4%.

石油化工和化学工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高温、高压、连续性生产对技能劳动者有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在一些发达国家,企业技能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已达40%~50%.劳动者素质低表现在企业大量使用未经过严格培训的年轻工人和农民工,处于粗放型的较低水平状态,高素质人才数量短缺.据调查统计,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近3年来新增技术工人中,来自中职的毕业生占48%,高职22%,而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初、高中毕业生仍然高达30%.尽快缩小这30%的比例,是化工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化工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形势及其对策

化工职业技术教育要有自己专业教学特色才是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化工职业技术教育必须要办出特色,在培养目标、人才质量规格等方面,都应显著地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普通中等教育.化工职业教育要有品牌意识,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要有名专业、名教师.要加强专业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要有现代化工的实验实习教学设施,要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及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在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提高人的个性发展水平、发展层次上不一样,对人才需求数量、规格、层次也各不相同.因此,专业设置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社会需求,因时因地而异,学制需长则长,宜短则短,要根据城镇就业的形势、行业特点和乡镇产业的需求设置专业,增强岗位针对性,并力争与行业联合办学.

国家已颁布劳动就业预备制度,而职业学位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就业前职业准备教育.所以,要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切实加强职业技能培养,要充实现代化的设备,编写针对性强的专业教材,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以确保实训教学的管理.毕业生能否胜任他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的工作,应该是衡量职业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如果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的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较低,就必然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学校也就很难生存和发展.

提升化工职业技术教育的层次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目前的化工职业技术教育的最高层次仅仅是专科教育,在刚刚起步的被称为“知识经济”的世纪,要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同时鉴于目前老百姓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现实,专科教育是不太受社会欢迎的.在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都比较困难、下岗失业成为一大社会问题的今天,不论是“大款”“小款”还是工薪阶层或困难户,做父母的都不会满足于自己的子女只具有专科学历,而选择的目标必然是大学本科乃至硕士、博士,在实际“操作”中选择了上高职高专甚至中专,则出于无奈,或因子女学业太差,或因家庭经济确实太困难需要尽早就业.因此,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满足人民群众对提高学历层次的要求,在“十五”期间大力发展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了当务之急.发展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完善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要求.化工职业技术教育走上面向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逐渐完成现有教材的向高等教育科目变化的准备也是时怎么发表展的必然要求.

三、结语

中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中心”那我们就需要海量的高级技术人才.因此,积极探索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密切校企联系,提供更多实习操作基地,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