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声音,国际表达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474 浏览:105243

2012年9月,为应对重大涉华舆情和重大涉华关切,加强英文言论报道和深度报道,新华社对外部成立由资深编辑记者领衔、跨采编室的英文评论小组.报道组成立半年多来,依托“中国声音”栏目,坚持用“西方听得懂的方式”发出中国声音、表达中国立场,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在参与评论小组工作的四个月中,我对对外新闻评论报道有了一些认识,对对外评论因何而发、评论应起何作用、评论对象如何选取、评论如何撰写等问题有了一些思考.

为何评?――发声与回应

中国在国际上的重要性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日益增强.一方面,海内外新闻事件发生后,国际社会对中国所持态度、立场更为关注;另一方面,国际涉华报道日益增多,不实报道、歪曲报道也随之而来,这都让中国更有必要加强对外言论报道.在重大涉华舆情和重大涉华关切上,中国主动发声可以抢占舆论,引导先机,压缩谣言和谎言传播的空间.可以说,中国要与世界沟通,宣扬中国立场、塑造国际形象、维护国家利益,对外言论报道必不可少.

以去年下半年的热点为例,在中日钓鱼岛争端、美国总统大选辩论打“中国牌”、美国对华企设置投资壁垒等事件中,评论小组以中国外交政策为依据,抓住重大事件后外界对“中国立场”的期待,第一时间撰写《日本公然挑战战后国际秩序》、《莫让美式辩论成为打压中国的“名利场”》、《美国继续以偏见加高投资壁垒》等稿件进行回应,其论点均被《华尔街日报》、路透社、美联社等西方主流媒体援引,将“中国通讯社发表署名评论文章”的内容作为中国立场.这些评论在重大涉华事件上为中国及时发声,成为外界了解中国立场的重要窗口.而针对西方部分媒体抛出的“中国提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显示其称霸野心”“中国出台互联网后台实名制目的是限制网民”等不实言论,评论小组分别以《和平与机遇――“中国梦”的世界意义》、《互联网后台实名制并不可怕》等评论回应,提出“中国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将为世界带来和平与机遇,这由中国坚定不移的和平承诺和中国未来的发展路径决定”“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和平崛起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路径借鉴”“互联网后台实名制实际上几年前已在中国实行,这并未削弱微博‘第二中纪委’的地位”等论据,被《华盛顿邮报》、法新社等西方主流媒体部分采用,以确凿的事实反驳了外界对中国的不实指责.与阐述客观事实的一般性对外报道相比,对外评论报道立场更鲜明、论述更充分、行文更自由、回应更有力,是中国对外发声的“利器”.

评什么?――国内事件,国际关切

除了国际涉华热点事件外,评论小组的评论范围还包括中国国内新闻事件.包括陕西神木“房姐”事件、河南兰考孤儿院火灾、山西长治苯胺泄漏、《泰濉繁冷打破华语片票房纪录、河南光山县学童被砍事件、江西贵溪校车事故、“切糕”事件等多个国内热点事件评论都被西方主流媒体引用.中国国内事件引起国际关切,中国媒体对国内事件的评论被外媒引用,这说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日益重要,许多国内事件都成为国际关切.

评论小组负责人王家全曾说,在“发声”与“回应”之外,对外评论的另一个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充分展现立场,让国外政客、观察家、民众了解中国主流媒体所代表的价值观,以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当下中国、把握中国发展的脉动,继而更为合理地判断行事.在河南兰考孤儿院火灾事件中,评论小组的评论《冷漠猛于火》分析“好人”袁厉害因何做了“坏事”,以及中国一些私人孤儿院长期违法存在而被忽视的原因,其中质疑地方政府监督不到位的部分被法新社、澳大利亚第E快报转发;针对以江西贵溪校车事故为代表的校车安全事件,评论小组的英文评论《投资未来,消除必要之恶》指出,非法幼儿园、超载校车似乎已经成为中国一些地区的“必要之恶”,少了它们,“一些孩子将根本没有机会上学”;一些地方政府在校车事故发生后迅速拿出赔偿金,但在事故发生前却没钱保障校车安全,这种行为缺乏“投资未来”的长远眼光,这些论点都被法新社、香港南华早报等媒体转发.可见,对国内热点事件的及时评论也能引起国际关切,特别是对一些自身有矛盾性、复杂性,很难以好坏做简单判断的事情,对外评论往往很容易被外电采用.

分管对外评论的新华社对外部副主任李生江曾说:“撰写对外评论,既不是‘亦步亦趋’只说好话,但也不是‘挟洋自重’,要有‘秀才指点江山’的气概和批判性思维,要能做到和国际媒体的评论人‘平起平坐,平等对话’.”这首先要做到敢于发声、及时发声.

对外部英文评论小组充分发挥外宣优势,在集团煽动藏区、英国媒体攻击“中国检测药毒害非洲”等“敏感”事件上第一时间发声,表明立场、回应不实指责.这也提示我们,对外言论报道应该尽力争取“特权”―― 对内不适合报道,对外必须发声;对内不适合详细报道,对外必须有让人信服的细节和证据.以去年来集团在藏区煽动为例,评论小组从对外英文报道播发的者情况中提取出“许多者是二十几岁、十几岁的年轻人”这一事实,撰写了英文评论《耍老手段迷惑年轻人》,分析极端宗教势力对心理尚未成熟的年轻人诱导蛊惑,被英国BBC网站大幅采用.

如果能第一时间为对外言论报道提供更多、更详细的证据材料,有理有据的评论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评论小组工作过的几个同志都有同样的感受:撰写对外言论报道,“写什么”比“怎么写”难得多也重要得多.

怎么评?――中国声音,国际表达

在撰写评论时,评论小组坚持“用西方听得懂”的方式发声,贴近西方受众的阅读习惯与文化传统.几条评论的开头倒译如下:“要阐释‘中国梦’,不需要解梦的水晶球,更不需要‘有色眼镜’.要真正读懂这个当下正被广为谈论的热词,只需要长远的眼光和公正的态度.”“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古训今日仍有借鉴意义:处理‘水危机’应慎之又慎,不要让它们成为下一个‘水门事件’.”“零售业巨头家乐福(法语意为‘十字路口’)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是否还要让它在中国业已受损的形象继续糟糕下去.”

吸引西方读者读下去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选取对外评论的角度、论据,不能只依靠“办公室里的冥思苦想”,还应该问计专家、问计资料、问计网民,“开门写评论”.“以己之昏昏,焉使人昭昭?”在撰写涉及中美贸易战、中日钓鱼岛争端、中国互联网后台实名制等评论时,评论小组通过采访专家、查询史料、翻阅书籍等方式先将情况弄懂、摸透,然后再形成观点,这样的评论才能“立得住”.

此外,回应外界质疑的言论报道,首先要搞清楚外电在何处质疑、提出什么证据,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驳,这样的评论才能“打得准”.去年,家乐福再次在中国被曝欺诈.评论小组就此撰写英文评论《家乐福――犯错的“价码”几何?》,分析了以家乐福为代表的多家外企为何来中国后即“自降身价”,做出有违商业道德之事,并晓以利害.不久,家乐福(中国)一位员工通过辗转找到新华社对外部编辑了解情况.据悉,家乐福总部看到新华社英文评论后,对此事极为重视,询问稿件播发背景,并打听是否会有后续报道等情况.两天后,家乐福高层就欺诈行为公开致歉,并承诺要加强管理.评论被喻为新闻报道中的明珠,对外评论蕴含巨大的力量.这正是我们乐见的“以言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