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中国本土市场

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253 浏览:153457

(记者 陈淑娟)中国是否已经成为“世界级”市场?中国企业是否已经为此做好准备?打造“世界级”企业,还需要做哪些修炼?

12月1日下午,2007年中国“IT”之中国IT财富(CEO)年会在万达索菲特大酒店成功举办.与以往CEO年会对话不同的是,今年的讨论首次引入了CIO这个群体,供应商与客户、供给方与需求方等不同的角色定位,让CEO与CIO的对话异常精彩.

海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高以成、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卢朝霞、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总裁历军、中软国际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总裁陈宇红共四位CEO,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技术执行官刘安林、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副总裁首席信息官朱战备一起,就“直面‘世界级’诱惑”这个主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世界级”的市场出现了吗?

主持人: 各位嘉宾上台的时候都是神采奕奕的,那么即将开始交流的这一刻,你们最想探讨的问题是什么?

朱战备: 作为IT公司的伙伴,我们希望可以在中国市场提供给客户满意的产品,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高以成: 处在竞争的环境里,一个企业想超越别人很难.所以我们更希望从大家的对话中得到如何超越的启示.

卢朝霞: 我们关注的问题是,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企业之间如何形成合作共赢的关系,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刘安林: 其实CEO最想与CIO形成密切的关系.如果有一天我们成为甲方的一部分,我们的业务可能就更顺利一些.

历军: 今天CEO大会的主题是“重估中国本土市场”,如果中国本土市场已经是国际化的充分竞争、自由竞争的市场,那么中国的企业如何走到国际市场上去?

主持人: 刚才几位都提到了“合作共赢”,其实“合作共赢”和国际化的进程是息息相关的.如今,我们听到了很多“深耕中国市场”的说法.那么,在座各位认为,中国是否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市场了?

高以成: 以前说“中国吃中国粮,美国吃美国粮”,现在世界是平的,如果中国的企业总把眼光聚焦在中国,中国就很难成为“世界级”的市场.海尔的战略就是,立足北京,放眼全球.

卢朝霞: 我赞同高总关于竞争的思路,但是我认为中国是一个“世界级”的市场.在东软从事的软件领域,已经出现了很多“世界级”的软件项目,像中国电力、中国保险等,这些“世界级”的客户成就了“世界级”的软件市场.在大力扩展海外市场的同时,东软也一直坚持快速整合中国市场,尤其是嵌入式软件的创新.

陈宇红: 中国绝对有成为“世界级”市场的潜力,而且这个潜力越来越清晰,但是至少还需要3年时间.现在我们前面还有日本,如果我们在亚洲都不能算第一的话,很难说我们是一个“世界级”的市场.

历军: 我有一点需要补充.到底什么叫做“世界级”的市场?我认为,一是市场的保有量,第二就是参与竞争的竞争者.从中国市场已有的规模、容量来看,中国的市场已经是一个完全国际化的市场,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曙光所在的怎么写作器市场,就是如此.

朱战备: 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级”的市场,这是跨国公司都可以看到的.今年是阿尔卡特和朗讯合并一周年,一年来,中国业务持续稳定地发展,并成为全球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中国制造、研发、并销售到国外的产品,占了我们1/3以上的销售份额.

刘安林: 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地上市的中国企业也很多,这为我们下一步走向国际、开拓更大的国际市场做好了准备,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参与到中国市场的开发和经营中.我的结论是,国际市场正在本土化,本土市场也正在国际化.

你是否适应这个市场?

主持人: 各位对中国是否已经成为“世界级”市场的回答不一.但是,中国企业必须要为“世界级”市场做好准备.今天,先请两位CIO出一些题目考一下CEO.

朱战备: 一些企业介绍自己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时,对其好的一面说得很多,但对一些不利因素却说得不多,这导致我们在实际的IT建设中,对风险因素估计不足,企业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作为IT供应商,你们会把不好的一面坦诚地告诉客户吗?

陈宇红: 有一句俗语说,“推销时开着奔驰来,实施时开着夏利来”.而我们的做法是,“开着奔驰来,并且把奔驰给客户留下”.我们要成为客户组织的延伸,成为客户的一部分,做让客户最放心的企业.

历军: 卖西瓜的一定不会说西瓜不甜.但是,一个想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本土企业,必须具有诚信的文化,否则市场法则会把你淘汰出局.我们会告诉客户,我们的西瓜是黄颜色的,但是它的甜度与红色的一样.我们也会告诉客户一个方案的不足,大家一起讨论解决问题.

卢朝霞: 面对“世界级”的客户,我们要问,自己的企业能不能适应它们的需求?我们是否能提供一个包括软硬件在内的全面解决方案?我们是否考虑到系统维护的可持续发展性?我们是否有相应的技术架构、怎么写作体系、人才投入?我们的优势、挑战、不足分别是什么?可以说,在中国做解决方案对这些非功能性的风险的控制是一个关键.

高以成: 好的公司是满足市场,伟大的公司是满足需求.如果只跟客户讲自己的产品怎么好,而不知道客户具体的需求的话,最终会吓跑客户.


刘安林: 中国人寿一直以“标准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的标准,去寻找我们信息化建设的合作伙伴.但是,作为CIO,我发现要实现低成本、高价值很难.我们该如何寻找成本最低、最有价值、值得信赖的供应商?

卢朝霞: 实际上刘总所提的,也是我们广大客户心里想的.客户需要的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长期可信赖的合作伙伴.我们要用整体的IT回报来衡量投入成本,我们也希望和中国人寿这样的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让你们降低成本、获得更高的收益.

陈宇红: 中国的公司往往是医生很强,医院平平,属于“小医院大医生”.但是国外恰恰相反,有时候花很多钱,请来了外国顾问,虽然他们有标准、品牌、方法论,却总是把不准脉.那么,是选择“小医院大医生”,还是选择“大医院小医生”,这是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

历军: 听到中国人寿选择合作伙伴的四个原则,尤其是国际化的原则,我想曙光作为一家彻底的中国本土企业,已经被排除在外了.但是,中国的企业总有一天会走出去的,我希望国内的CIO们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条件下,给中国企业一些机会,因为一剂药是不是治病,只有吃过了才知道.

刘安林: 非常感谢历总的坦诚.中国人寿也是一家民族保险企业,在支持民族产业发展上有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从明年开始,中国人寿将为国内企业、没有合作过的国际企业提供开放实验室,有兴趣与中国人寿合作的企业可以带上技术、人才到我们的实验室来.

主持人: 下面请CEO提问题给CIO,大家互相交流.

卢朝霞: 中国人寿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主要采取的衡量标准是什么?中国人寿是否考虑过在企业中实施开发外包或怎么写作外包?

刘安林: 我们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如果要做核心业务系统,我一定要找曾经有过这样工作经验的企业至于其它类型的软件,就不一定了.在外包方面,我们现阶段的实施中已经有部分业务实施了类似于外包的模式,我们称之为“合作开发”.

成为“世界级”

企业靠什么?

主持人: 很多企业都有做大做强的需求,但是打造一个“世界级”企业的要素却并不完全一样.那么,要成为“世界级”的企业,你们的企业还需要做哪些修炼?

高以成: 成为“世界级”企业,单靠模仿是不行的,必须要重视创新.有形的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无形的创新包括信念和理念的创新.企业必须要有敢于挑战的信念,如果连想都不敢想,就什么也做不了.

卢朝霞: 除了高总说的创新外,我觉得企业内部一定要追求卓越的管理,进行内部修炼.软件就是制造,只有按时交付、形成企业内部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按时交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开放式的技术创新,开放式的业务创新,以及卓越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

刘安林: 我的回答是,创建IT卓越能力,打造企业核心优势.中国人寿提出了打造国际一流寿险公司的业务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依托信息技术,创建这样一种能力.我们一直认为,信息化在企业中发挥着辅助、支撑和引擎的作用.中国人寿从理念、战略、价值链和行动等四方面实现了IT的融合,以便为把中国人寿打造成国际顶级保险公司怎么写作.

历军: 我觉得企业自身的定位非常重要.“世界级”企业至少有两种,一种是像GE那样,在几乎所有市场参与竞争的完全多元化的企业,另一种是在狭窄的领域里做到全球老大的企业.在一个狭窄的领域里,集中公司所有的资源,做到全球最大,这可能是我们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捷径.

朱战备: 从IT的角度来说,中国的市场变化特别快,这要求我们的信息系统能够高效、快速地响应.以供应链管理系统为例,从计划、采购、制造到物流,我们要相信,中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肯定可以做得更好.所以,高效运行的信息系统,是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支撑.

陈宇红: 我认为,做“世界级”的企业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战略定位,当单靠我们一个企业,达不到“世界级”企业目标的时候,我们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与客户共同融合的平台, 第二是人才,我们强调“最后一公里”的实训, 第三,就是国际、国内市场的互动.

主持人: 创新、卓越的管理、融合、高效的信息系统、中西的交流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打造“世界级”企业的必备要素. 我们也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的“世界级”企业出现在中国!